來自農田的俠義浪漫主義者 蔡培慧邀吳晟現身南投 與南投鄉親文學交流

蔡培慧邀「田埂上的詩人」吳晟老師現身南投與南投鄉親文學交流。

記者吳素珍/南投報導

「田埂上的詩人」吳晟老師在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間擔任第二屆南投縣駐縣作家時,親自踏查縣內濁水溪主流與支流的人文與產業發展變遷,並將踏查的觀感與體悟寫成《筆記濁水溪》一書。蔡培慧後援會12日在南投戲院包場,現場笑中帶淚,觀眾在映後座談難掩激動表示終於見到課本中濃濃父愛的詩人,更從紀錄片看到作家對土地對台灣義無反顧的熱情。

與蔡培慧結識於反國光石化運動的吳晟老師,稱讚蔡培慧不僅「會讀冊」,超強的行動力和執行力在專業學識支撐下,經常在重要的農業議題上成為關鍵力量。蔡培慧回憶與吳晟老師投入反國光石化運動時,吳老師總是扮演團體中的驅動力,老師對晚輩十分溫暖,在行動上卻相當強悍,是蔡培慧長年仰賴尊敬的長輩,不諱言,有時心情低落時就會到溪州「取暖」,大啖師母莊芳華老師的家常菜,跟吳晟老師聊聊天,又能振奮精神繼續拚搏。

他還年輕紀錄片是林靖傑導演耗時近4年拍攝,鏡頭橫跨彰化溪州、美國愛荷華、加拿大溫哥華等地,開拍不久,大女兒吳音寧經歷北農風波,適逢心情深受衝擊而遇創作瓶頸,終至重新寫作的昇華過程。本片紀錄吳晟長期關心台灣社會、農村與環境生態等議題,鏡頭沿著《筆記濁水溪》拉到南投的奧萬大、武界、集集攔河堰等地,引起現場觀眾驚歎連連,表示「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對南投土地關心太少」、「南投很美,油然而生要好好珍惜的感觸」,吳晟表示,希望透過文學作品傳達對社會、對生命的關懷。

 

吳晟也提到文學的本質就是生活,他表示母親雖沒讀過書,卻是吳晟的文學啟蒙者,常常提醒吳晟「講一畚箕不如做一湯匙」,影響了他對文學創作的價值觀「文學始於土地,詩作來自行動」。

 

觀眾提問兩人的社會運動經驗是否曾帶來無力感?蔡培慧透露,許多人質疑他從社運進到體制內,質疑他是否被政治收編。蔡培慧回應:「我認為,不是我被政治收編,而是我體悟到要進到體制內才有機會改變整體體質,是蔡培慧收編政治,而不是我被收編」,蔡培慧由衷期待來改變城鄉差距,透過專業研擬的政策期許南投變成一個乾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