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大稻埕如錦的樂曲篇章 本土音樂劇《四月望雨》8/20-21歌劇院演出

《四月望雨》的五位主要演出者在記者會現場演出音樂劇的曲目。(圖/記者賴淑禎攝)

記者賴淑禎/採訪報導

《四月望雨》是第一部以臺灣本土語言發音、本土人物為題材的音樂劇,以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生平為故事主軸,這部台語音樂劇在12年重新製作並訂8月20、21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帶領觀眾重溫1930年代的繁華大稻埕以及當時的流行樂壇風華。由「音樂劇王子」江翊睿飾演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選秀節目「聲林之王」的空姐歌手賴珮如飾演元祖級流行歌手純純,金曲台語歌后朱海君也獻出音樂劇處女作,飾演臺灣第一代流行女歌手愛愛,美聲音樂劇天后林姿吟、8點檔演員陳彥廷、實力唱將于浩威也加入陣容。

《四月望雨》在2007年首演後創下3年內演出28場的紀錄。這是一部以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的生平為經緯,描寫在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一群懷抱著文藝理想的青年男女,在短暫卻摩登的「跳舞時代」,展開一段經歷理想、希望、破滅與重生的血淚故事,是一部交織歷史足跡、文化衝突、血淚深情的經典時代音樂劇,更可以讓人深刻的品味出當初鄧雨賢創作的雨夜花、望春風等經典名曲,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情感。

睽違12年後再度重製的《四月望雨》,以台語為主的音樂劇,8/20、21在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帶領觀眾重溫1930年代的繁華大稻埕以及當時的流行樂壇風華。(圖/記者賴淑禎攝)

藝術總監楊忠衡也提到,「鄧雨賢曾說,要從自己的文化找題材、音樂家不要妄想高高在上!」鄧雨賢去日本學音樂,帶回蕭邦、莫札特等樂譜,但他從〈桃花泣血記〉獲得啟發,創作了臺灣歌謠的新格式,尋找臺灣的音樂在哪,「和舒伯特創作〈野玫瑰〉、〈菩提樹〉的精神一樣!

製作人孫文凱說,今年重新製作的《四月望雨》,足足花了一千萬,帶來全新的舞台視覺、服裝造型與舞蹈編排,舞台的空間感也完全不一樣,7月於臺北首演後獲得很好的迴響,8月來到臺中。劇中只有保留鄧雨賢創作的〈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以及〈跳舞時代〉等5首傳唱至今的名曲,而知名音樂劇作曲家冉天豪依1930年代的歌謠風格,重新創作20首原創音樂。

12年後再度飾演鄧雨賢的江翊睿說,12年前的他真的太嫩,經歷人生種種,也到國外巡演了一圈,發現劇中講述這些戰爭、國族認同,是真的會在生活中碰到的,也感受到鄧雨賢希望用音樂把臺灣人對生命美好的渴求,當成密碼留在音樂裡面,這是臺灣人共同的寶藏。

(「四月望雨」本土音樂劇-重溫1930年代繁華大稻埕流行樂壇風華)專題,在網路播客(Podcast)頻道-生活放送站節目播出網址如下:

1-https://player.soundon.fm/p/d9b55055-eae3-4730-8f15-048eba34849f/episodes/6ceb8a49-8e28-44ce-b521-6b2f76ac5be2

2-https://podcasts.google.com/feed/aHR0cHM6Ly9mZWVkcy5zb3VuZG9uLmZtL3BvZGNhc3RzL2Q5YjU1MDU1LWVhZTMtNDczMC04ZjE1LTA0OGViYTM0ODQ5Zi54bWw/episode/NmNlYjhhNDktOGUyOC00NGNlLWI1MjEtNmIyZjc2YWM1YmUy?sa=X&ved=0CAUQkfYCahcKEwiYkaDJvpv5AhUAAAAAHQAAAAAQAQ

3-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97-%E5%9B%9B%E6%9C%88%E6%9C%9B%E9%9B%A8-%E6%9C%AC%E5%9C%9F%E9%9F%B3%E6%A8%82%E5%8A%87-%E9%87%8D%E6%BA%AB1930%E5%B9%B4%E4%BB%A3%E7%B9%81%E8%8F%AF%E5%A4%A7%E7%A8%BB%E5%9F%95%E6%B5%81%E8%A1%8C%E6%A8%82%E5%A3%87%E9%A2%A8%E8%8F%AF/id1575541954?i=1000571436462

4-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6iuFOWBZPPRyJqAAUkrZ16

5-https://podcast.kkbox.com/tw/episode/4rJHzZrBI6RXzQhV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