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榮民總醫院提供
劉張奶奶高齡117歲,是台中市最年老的長者,走過一個世紀,平日笑口常開,是相當開朗的老人家,兩年前臺中盧秀燕市長還親自登門拜訪贈送敬老金。前些日子,平時愛到處走動的劉張奶奶不愼跌倒,髖關節疼痛難以步行,孝順的家屬們考量其年紀老邁,心急如焚,後來接受熟識的醫師朋友建議,轉介至臺中榮民總醫院。劉張奶奶一到急診室,中榮跨部科醫療團隊便立即介入仔細評估老奶奶狀況,所幸,劉張奶奶雖然年紀很大,但心肺機能尚可,骨科團隊便立即接手施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並在家屬及醫療團隊的悉心照護之下恢復良好,術後不到一周就要求下床練習用助行器步行,開心的笑容寫在臉上。高齡117歲的老奶奶比目前全球紀錄中最高齡接受人工關節手術的病患還要大五歲(Gladys Hooper,112歲,英國)。
老年人由於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導致骨骼強度減退,並由於肌少症(Sarcopenia)使的肌肉量下降,且肢體反應變得遲緩,造成老年人較易摔倒,且嚴重者經常出現骨折,一般老人家骨折處常見於髖關節、脊椎、以及手腕。當骨折發生的時候,除了病患本身的疼痛失能之外,往往也造成家屬照顧上的巨大負擔。如何避免骨折的產生,以及萬一發生骨折,如何處置,是目前高齡化社會一個相當重要的議題。
根據衛福部社家署統計全台百歲人瑞,於110年總人數來到4721人,臺中市就佔367人。而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之國情統計通報,110年1月底我國老年人口(65 歲以上)有380.4 萬人,占總人口比率自107年3月底超過聯合國定義之「高齡社會」門檻值 14.0%後,續升至 16.2%,較 109 年底增 1.7 萬人,目前台灣正快速朝向「超高齡社會」邁進。未來,像劉張奶奶這樣的超高齡病患,只會越來越多,當這樣的病患面臨手術的抉擇時或是手術後的照護,無論是家屬或是醫療人員,都是相當大的挑戰。
根據文獻顯示,高齡髖關節骨折病患,若採非手術治療,一年內死亡率高達50%,即使採取手術治療,一年內死亡率依然有19.7%-29%。有鑑於此,臺中榮民總醫院由骨科部及高齡醫學中心組成高齡髖關節骨折整合治療團隊,提供六十歲以上的髖關節骨折病人整合醫療照護服務。自病患從進入急診開始,由骨科、心臟內科以及麻醉團隊第一時間進行手術可行性評估,評估後由骨科團隊進行手術治療,術後由高齡醫學專科醫師整合照顧。在台中榮總整合治療團隊的照護下,截至110年的統計結果,整體住院死亡率由原本5.8%下降至1.9%,而一年內的死亡率更是下降到11.6%,遠較國外文獻為低,成果卓越,醫療相關的成果已在醫學會發表並刊登在國際優質期刊。
負責手術的骨科石承民醫師表示,接到轉介電話當下得知病患高齡117歲時,感到相當驚訝,但由於老奶奶跌倒前可以持拐杖走路,那麼骨科醫療團隊就該設法讓她重拾行走的能力。老年病患髖部骨折後之所以有高死亡率,主要是因為受傷後長期臥床,導致肺炎、泌尿道感染、褥瘡等等併發症,而活動力減少導致心肺功能快速衰退,也是死亡的常見原因。很多家屬對高齡患者接受手術往往採取猶豫或保守的態度,這也是很多醫師面對的難題,因此審慎的術前評估,以及醫師耐心的溝通與關懷就相當重要。畢竟臨床上面對老年人骨折,不積極治療所帶來的風險與家屬後續照護上的難度有時候反而更高。
李政鴻副院長特別強調年老不該是手術的禁忌症,台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因骨質疏鬆而導致的脆弱性骨折,如脊椎或髖關節骨折,只要經由醫療團隊的完整評估以及妥善的術前準備,依然可以放心地接受手術,以爭取更好的生活品質。
台中榮總表示,骨質疏鬆已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提醒家裡如果有長者需要照顧,要特別注意居家的安全,減少跌倒的機會。並且平時要鼓勵長輩多運動曬太陽,並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他命D,以減緩骨質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