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埔園區智農館-遇見珍稀植物 樂農館-享受田園之樂

在智農館中可以近距離的欣賞到這株巨大的蘭花。(圖/記者王丰和攝)

記者王丰和/台中報導

受到氣候及環境因素影響,現在許多物種面臨滅絕的危機,有些甚至已經消失,而這次在花博外埔園區裡的智農館就展示一千多種熱帶跟亞熱帶的植物,而這些植物共同的特色就是在野外物種稀少或是瀕危滅絕,而這樣的植物也只有在這次的花博智農館中可以一見它們的廬山真面目。

其實一走進智農館最先看到的是一處不起的植栽林木區,不過這裡卻是在台灣特別稀有的植物名叫山烏皮茶,而且只有在屏東縣部分低海拔地區才會生長,現在到野外應該很少能夠找的到這些植物,而除了台灣在地的珍稀植物之外,還可以看到在鄰近熱帶及亞熱帶國家的一些珍稀植物,像是葉片超過一般成年人高度的巨大蕨類,不只是標本,還有真實的活體植物,另外還有一株生長在熱帶地區的巨大的蘭花,每一朵花的花徑都超過十公分,透過現場的高空走道甚至可以走到這株蘭花附近,近距離的欣賞。

智農館中雲霧裡的蘭花,花徑小到大約只有0.1公分。(圖/記者王丰和攝)

而這個由「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所提供熱帶植物保育區,不只是可以到一些超大型的熱帶植物,也有很迷你的蘭花,還有蕨類,甚至要用放大鏡欣賞,還有機會可以碰觸一下這些蕨類植物的感覺,走進這個區域不僅讓人感受到這群植物學者搶救瀕危植物的用心,讓大家有機會一次就可以看到上千種平時不可能看到珍稀植物物種,讚嘆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感受泥土質量,台灣土地下的泥土多樣性有11種類別。(圖/記者王丰和攝)

智農館分為5大區域,在第三樂章「永續圓舞曲」展出全世界共12種土壤的分類,每一種的色澤跟成份跟樣貌都不一樣,而在台灣就有擁有11種,而在看到這些土壤的時候,不僅讓人好奇的是我們走到野外田間,究竟是屬於那一種呢?而智農館的最後一個樂章「新農業迴旋曲」則是以「開放農業生態系」為主題,透過滾球裝置、光雕投影和動畫等手法,展示農業生產或應用的情境,很具有未來的科幻感。

樂農館裡的台灣山脈,訴說著一方地千畝田以農為樂的生活態度。(圖/記者王丰和攝)

在外埔花博園區裡另一座長方形的溫室建築中則是屬於樂農館的部分,走進館內首先看到的是許多電視影像螢幕呈現出四季農作物的樣貌,而走進館內,看到一座超大型竹編的中央山脈,橫陳在場館的一整面牆,仿佛從高空鳥瞰台灣,館內的小麥田跟稻田則是讓人瞬間進入到鄉間的田野,而其間的一座小木屋跟稻草小屋則是進行食農教育及講座的地方。

樂農館裡的稻田,讓人感到田園的趣味。(圖/記者王丰和攝)

而在稻田的旁邊以番茄做成籬笆,讓場景從稻田進入水果區,在光桌上用八種顏色代表台灣產值最高的前八種水果,從這裡也可以發現,因為許多農夫的辛勤種植及不斷學習的新的農業知識,讓台灣四季都有不同的水果生產,呈現出四季豐富多變的健康顏色,另外在台中市最蓬勃發展的農業還有各種菇類的生產,因此在樂農館當中除了可以看到大型的菇類燈飾介紹各種菇類的營養成份跟熱量現場還有一處菇的種植場,讓人身歷其境的看到,平常餐桌上可口的姑姑大餐,原來是長成這樣的。

法國藝術家的『植聲』藝術,聽見植物的樂音。(圖/記者王丰和攝)

在樂農館的二樓還有一處植物的裝置藝術展場,現正展出台灣的藝術家跟國際藝術家以植物為素材的展覽,其中一處名為『植聲』展覽,是來自法國的兩位藝術家,將植物跟數位科技結合,只要輕輕的碰觸展場中的藤蔓植物的葉片,就會發出陣陣的樂音,彷彿像是走進植物的音樂森林當中,令人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