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氏宗祠宏偉古厝風貌 流傳一首認祖詩

石岡區九房里黃氏宗祠舉辦祭祖與餐會聯誼,有百餘位宗親參加。(記者黃玿琮攝)

記者黃玿琮/台中報導

石岡區九房里黃氏宗祠一百多年來每年定期舉行祭祖及會員大會,以示飲水思源、緬懷先祖,十九日舉辦年度祭祖與餐會聯誼,黃氏宗親百餘人參加;黃氏宗祠除了有宏偉壯觀的古厝風貌,最特殊的是留傳一首「認祖詩」,以及依祭祖牲禮來辨認屬於哪一房的後代。

黃氏宗祠位於台中市石岡區九房里,是中部地區的大宗祠之一,為東勢地區黃姓人士紀念祖先黃峭公,在一百五十年前成立「祭祀公業」並興建祖祠,歷經民國二十四年、八十八年兩次震災受創,災後經過整建完成,恢復宏偉壯觀的古厝風貌。

黃氏宗祠百餘年來,每年都訂於農曆十二月三日舉辦祭祖與宗親聚餐會,會員固定為二百六十四人,除了聯繫宗親的情感,並舉行祭祖儀式以示飲水思源、緬懷先祖。黃氏宗祠的建築高度,比一般房屋高出約一倍,屋脊為燕尾,雕樑畫棟,佔地寬廣,外貌相當雄偉壯觀,正堂內供奉黃氏祖先黃峭公牌位與歷代祖先。

黃氏宗祠宏偉古厝風貌。(記者黃玿琮攝)

黃屋的人才輩出,有大法官、外交官等,是中部地區的望族世家之一。黃氏宗祠祭祀公業管理委員會指出,相傳祖先黃峭公娶有三位妻子,生有二十一子,於公元九百五十一年送十八個兒子分赴他鄉,要他們自立自強,並贈以八句詩讓他們的後代憑此認祖歸宗,稱為「認祖詩」。石岡區九房里黃氏宗祠中懸掛的「認祖詩」為:「駿馬匆匆出異鄉,任從勝地立綱常;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須薦祖宗香;但願蒼天垂庇祐,三七男兒總熾昌」。

為辨認屬於第幾房的後代,可依祭祖拜公媽時端出的牲禮來確認。據傳第一房妻子的手腳動作俐落,每逢祭祖當天準備牲禮等供品時,很早就將雞隻煮熟;她盤算距離祭祖的時間還早,又動手將煮熟的雞隻切成一盤盤狀。

第二房妻子則不徐不急的進行祭祖供品準備工作,當祭祖時辰一到,她也剛好將雞隻煮熟起鍋。至於第三房妻子,因動作較慢、又未提早準備祭拜的供品,因此當她殺好雞隻,正在拔除雞毛時,雞隻的尾部雞毛尚未拔光,然而祭祖時間卻已經到了,只好將尾部仍留有雞毛的雞隻就端上供桌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