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雲林文化藝術獎隆重頒獎 百位藝術家見證雲林文藝成長茁壯

雲林藝文界年度文化盛會-第二十一屆雲林文化藝術獎頒獎今(2)日下午於雲林表演廳隆重登場,除了最受矚目的貢獻獎外,尚有10類藝文競賽,分別為文學獎新詩類、散文類;表演藝術獎西洋音樂類、舞蹈類、戲劇類;美術獎水墨類、書法類、西畫類、工藝類、攝影類等,經邀請學者專家審慎評選,共99位得獎人脫穎而出。縣長張麗善、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一同頒獎與致賀,並感謝渠等為雲林文化藝術的貢獻。

 

縣長張麗善表示,一年一度的雲林文化藝術獎頒獎典禮已邁入第二十一屆,今年在文學類、美術類、表演藝術類別上,透過全國性評審評選出最優良的人才92位;而被譽為藝文界的奧斯卡獎-貢獻獎則有7位,透過今天隆重的頒獎典禮,要讓每一個傑出的文化藝術人才讓大家看見,也展現雲林的文化底蘊,讓大家看到雲林縣真的已經不一樣了。

 

張縣長說,貢獻獎被譽為雲林縣藝文界最高殊榮,今年由新興閣掌中劇團鍾任樑團長、霹靂國際多媒體戲劇黃逢時顧問、北港樂團團長陳哲正老師、旭陽民俗車鼓劇團團長吳現山老師、台灣文學創作者曾美滿老師、雲林「白鶴獅陣」保存者黃厚銘老師以及傳統木作工藝劉鴻林司阜等7位獲得,他們傳承文化向下扎根,甚至發揚光大,豐厚精湛的作品讓學子及鄉親們,見證他們在文化的巨大貢獻與卓越表現。

圖說:第二十一屆雲林文化藝術獎隆重頒獎。(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指出,雲林的文化藝術長期被低估,從廟前文化到文學藝術,雲林都有非常傑出的創作者,文化藝術獎這個平台至今21屆,我們希望在地藝術家不只是孤芳自賞,而是可以透過這個全國性的徵件,結合雲林的主題來發揮,甚至跟在地藝術碰撞出不同的火花、不一樣的創作,也讓雲林被看見。

 

陳璧君說,只有透過文化才能讓大家產生自信,文化藝術獎的頒獎典禮不只是看到得獎者的榮光,更重要的是從雲林這塊土地出發,大家透過藝術、文化、音樂各方面的展現,讓大家對雲林、對台灣這塊土地有更大的自信心。

 

在貢獻獎得主中,鍾任樑老師為新興閣掌中劇團團長,長年投入布袋戲表演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兼具演師、導演與劇本創作等多重身分,不僅延續家族劇團的經典風格,更積極投入現代劇場與校園推廣,致力於讓更多年輕世代接觸與認識掌中戲之美。黃逢時老師曾歷任霹靂國際多媒體戲劇顧問,協助霹靂布袋戲製作與劇情發展,在地方文化與政策推廣上扮演要角,曾擔任「史艷文」布袋戲劇情的編劇,早期黃俊雄電視布袋戲中擔任編劇及監製角色。音樂家陳哲正現擔任北港樂團團長,積極推動北港樂團音樂創作及展演,投入音樂向下扎根的工作,對在地表演藝術的深耕與推展,極具貢獻。吳現山先生,現為旭陽民俗車鼓劇團團長,致力傳承月琴說唱技藝及全台演出「車鼓陣」推廣民俗藝術獲地方表揚,更獲文化部認定為傑出人才。本土文學創作者曾美滿,作品曾獲台灣文學獎台語新詩創作金典獎、雲林文化藝術獎新詩首獎、小說首獎及報導文學獎等獎項,首本華語詩集《月光女孩》入選「雲林縣作家作品集」。黃厚銘大師是北港白鶴獅陣團長,自幼師承自父親黃清塗的白鶴獅製作技術,製作經驗已逾40年,2023年曾被登錄為雲林縣文化資產「白鶴獅製作技術保存與保存者」,積極朝向教育推廣永續傳承。劉鴻林司阜係文化部認證的大木作、小木作傳統修復匠師,精通日式與漢式大木技藝,曾主持笨南港天后宮、三條崙海清宮等大木構造建築,對地方文化保存貢獻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