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擴大生態服務給付範圍 號召太平、霧峰區農友共同守護食蛇龜棲地

生態服務說明。林重鎣攝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10日在臺中市霧峰區萬豐社區發展協會辦理「食蛇龜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地方說明會,超過30位農友與社區代表參與,說明會上除了推廣114年度生態服務給付計畫,邀請在地民眾共同為食蛇龜保育盡一份心力,也進一步和農友及社區夥伴交流農地友善管理、棲地營造等保育工作推動心得。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113年度在臺中市太平區與霧峰區首次推動「食蛇龜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提供「友善農地給付」及「巡護監測給付」兩項獎勵機制,鼓勵農民與社區投入友善棲地營造,首年即有19位農友與1個社區響應,友善農地面積達17公頃,發放「生態薪水」總額約80萬元,成果豐碩。該分署今年擴大辦理該項計畫,持續招募太平與霧峰地區的農友與社區參與,預計至少招募25位農友與2個社區共襄盛舉,曾參與計畫的對象也可再次申請;今年更加碼在該地區的國小辦理至少4場校園推廣活動,帶領當地孩子們一起認識及保育食蛇龜。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表示,食蛇龜是臺灣原生的陸棲性淡水龜類,主要棲息於低海拔闊葉林及淺山地區的農地、果園,與人類生活空間高度重疊,長期以來,牠們面臨棲地開發、盜獵及非法走私等威脅,導致野外族群急遽減少,目前已被列為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亟需透過在地力量協力保育。

為減緩食蛇龜生存壓力,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積極盤點潛在棲地,發現臺中市太平、霧峰地區大面積種植龍眼、荔枝、枇杷等果園,是食蛇龜偏好的棲地類型,去年參與計畫的農友們不僅採行友善農法,更透過鋪設枯枝落葉、設置淺水池與掛設巢箱等方式,營造適合食蛇龜與其他野生動物棲息的環境;霧峰區桐林社區則組成食蛇龜巡守隊,定期巡護社區生態環境、清除捕捉裝置與流浪犬貓餵食點,將保育行動融入在地居民生活。

「食蛇龜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包括友善農地給付巡護監測給付兩種給付項目,「友善農地給付」針對農地友善管理與棲地營造措施予以補助,例如:不使用除草劑與刀片型除草機,避免在除草過程中誤傷龜類,營造農地草相,構築友善棲地環境,獎勵金額度依農地面積與實際配合營造項目計算。「巡護監測給付」則是由在地社區團體成立巡守隊,每月執行巡守及保育工作,每年最高可核發6萬元獎勵金。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表示,在地居民的認同與支持,是推動保育工作能否成功的關鍵。透過「生態服務給付計畫」,發放「生態薪水」鼓勵農民與社區友善管理土地,建立農業生產、社區發展與生態保育間的良性循環,該分署也呼籲更多民眾一起關注及參與保育工作,用行動守護我們的生活環境,共同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永續家園。農友與社區如有意願參與食蛇龜生態服務給付計畫,詳細計畫內容與給付規定可參考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然保育網(網址: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0002186),亦可洽詢臺中分署委辦團隊(許小姐0910-739395)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