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台中市議會專案報告,交通局提出推動七年路邊智慧停車計畫,經費高達26億,市議員張芬郁指出,台中市汽車數全台最多,交通局推動智慧停車目的是「精準向市民收更多的費用」,但市民希望有更多的停車位,交通局不要搞錯方向,張芬郁也批評「台中交通網」APP資訊不利使用,要求交通局改善。
市議員張芬郁表示,交通局從113年至119年推動智慧停車七年計畫,要分期請廠商建置地磁車格2.1萬格、車牌辨識系統AVI車格至少6,000格,一個地磁價格每顆7000元至9000元,影像辨識車格AVI一顆9萬到10萬元,設備成本不便宜,總經費26億元,還不包括後續損壞維修費用。
張芬郁表示,不反對停車收費走向智慧化,但提醒交通局不要搞錯方向,台中市目前汽車登記數已超過119萬輛,全台最多,但全市汽車停車格只有18萬7000格,供需嚴重失衡。交通局編列26億推動路邊智慧停車計畫,目的是要「精準開單、精準收費」,再整合「台中交通網」APP以節省市民尋找停車位的時間,但以「台中交通網」APP現況不便使用的情況下,就難以說服市民。
張芬郁表示,民眾還沒有經由「台中交通網」APP尋找車位的習慣,點選進入APP後,還有不少停車場未提供剩餘車位資訊,此外也有民眾相信剩餘車位數,到了百貨公司,卻無法進入停車場。
另外,市府大力推動的「共享停車空間」,像台體大、東海、逢甲、中國醫等大專院校,以及市府機關與商辦釋出的「夜間共享車位」,在APP上連地點也查不到。
張芬郁提醒交通局,把停管基金用於推動路邊智慧停車,追求「精準開單、精準收費」的同時,要創造更多的停車的空讓民眾好停,才是市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