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隆重推出開館以來首檔大型邀請展「歲時經緯-人間國寶邀請展」,特別邀請臺中兩位人間國寶-「刺繡」劉千韶藝師、「緙絲」黃蘭葉藝師共同展出,以臺中織、繡產業發展的時間軸線為經、兩位藝師登堂巧藝之作品為緯,歡迎民眾自即日起至明年3月27日前來參觀,感受工藝文化之美。
緙出宋代詩人蘇軾的一片秋──黃蘭葉「豐收」
西陣織之綴織技法源於中國之緙絲,黃蘭葉藝師熟知緙絲技法的各項工序,並融入個人的獨特設計風格、發掘使用新材料,作品藝術與美學具有高度價值。緙絲以緙絲機具為主,利用「通經斷緯」原理織出圖樣,經線與緯線交織的排列,圖與布融為一體。黃蘭葉老師的「豐收」一作,秋天金黃色結實累累的作物,農忙的人們,譜出宋代詩人「蘇軾」所著「浣溪沙·徐州藏春閣園中」作品中,「千畦細浪舞晴空。化工餘力染夭紅」的意境。以梭代筆,詩中有畫,緙出宋代詩人蘇軾的一片秋。
結實累累、豐收好年──劉千韶「豐收」
劉千韶藝師從事刺繡工藝與傳習教學迄今40餘年,刺繡俗稱「繡花」,是以繡針引彩線,其作品傳統與現代兼容並蓄,並持續發展新技法、新設計,使用各種線材呈現出圖樣與變化。秋天是農忙收獲的季節,農家無不祈求一年的辛勤能有好的成果。劉千韶老師的「豐收」作品,利用多元媒材,融合各種刺繡技法,以針代筆,更以色箔紙、金蔥布突顯主題,呈現葡萄葉有茂盛、果實豐收的多樣貌,象徵成果豐碩的好年。材料及技法:蠶絲手織底布、金箔紙、高彩度色箔紙、金蔥裝飾布、金屬發條、手捻波浪線、金線、銀線等/刺繡技法─結粒繡、編織繡、輪廓繡、菅繡、布絲繡、皺摺貼布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