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博物館面具經典首登台 故宮南院展出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與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合作舉辦「法國凱布朗利面具精品展」,今(15)日在故宮南院盛大開幕(圖:記者陳宜琳攝)

(記者陳宜琳∕嘉義縣報導)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與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合作舉辦國際大展「法國凱布朗利面具精品展」,今(15)日在故宮南院盛大開幕,帶領觀眾一探世界各民族的面具藝術與想像世界。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致詞時表示,「沒有人可以說故宮南院是蚊子館」,故宮南院今年參觀人數已超過95萬人次,可望突破100萬人次。

「法國凱布朗利面具精品展」在故宮南院登場展出,眾多貴賓出席開幕典禮(圖:記者陳宜琳攝)

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由法國總統席哈克(任期:1995-2007)一手打造,博物館靠近艾菲爾鐵塔,是遊巴黎不能錯過的藝術殿堂,尤其,博物館以蒐集亞、非、美洲等地原始藝術文物聞名,充滿了生命力與創造力,是體現「博物館做為眺望世界樞紐」的最佳代表。

「法國凱布朗利面具精品展」精選了100件來自非洲、亞洲、美洲及大洋洲的面具經典作品。這個展覽由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典藏處處長伊夫‧勒弗先生(Yves Le Fur)策劃,2008年首先在巴林登場,巡迴各國,現在首度來到臺灣。

本次精選館藏四大洲最具代表性的面具;包括了非洲奈及利亞伊博族的「奧博多恩伊象魂面具」,長長的鼻子象徵大象的靈魂,鼻子背後的人臉造型代表它也是重要人物的靈魂。亞洲印度查烏舞劇中的魔王羅波那,生氣時出現十個頭;眼睛圓睜、眉心緊皺、齜牙咧嘴,這個影像也在南院兒創中心的3D電影中出現。最有趣的是大洋洲巴布亞紐幾內亞島的薯蕷(山藥的一種)面具,當地人認為「薯蕷」象徵著男性的地位,所以用植物纖維編織面具,插上羽毛,並以貝殼、蝸牛殼及鮮豔的水果等裝飾,就和當地人畫的臉譜及裝飾的頭冠一樣,不過是給薯蕷戴的。

「法國凱布朗利面具精品展」,11月15日到109年3月1日在故宮南院一樓借展廳展出,展出期間搭配一系列教育推廣活動,包括彩繪風箏DIY、面具創作親子工作坊、面具的變臉魔法—彩繪台灣民俗面具表演等,歡迎大小朋友一起來參加。

亞洲印度查烏舞劇中的魔王羅波那,生氣時出現十個頭(圖:記者陳宜琳攝)
美洲墨西哥老虎面具(圖:記者陳宜琳攝)
大洋洲巴布亞紐幾內亞島的薯蕷(山藥的一種)面具,非常有趣(圖:記者陳宜琳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