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甲文昌祠整修啟用顯實力 信眾遊客如潮志工導覽忙

台中市訂古蹟大甲文昌祠,清朝用泥土塑造再彩釉的文昌帝君、天聾、地啞、魁星,今年整修重啟後,遊客如潮而來,皆有志工為之詳細的導覽。(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台中市訂古蹟大甲文昌祠,今年整修啟用後,已恢復原有嚴肅書院風貌,大部份神像都是用泥土彩釉,歷史上記載有名望人物,清朝所塑作品,罕見又珍貴,年來慕名而來遊客及信眾如潮,尤其假節日更甚,確實有益地方觀光發展、讀書風氣。

一百多年前,大甲鎮仕紳謝國佐捐出孔門里文武路旁一塊土地興建文昌祠,安有史上有名的五文昌之呂洞賓(孚佑帝君)、關雲長(文衡帝君)、朱熹(朱衣帝君)、張亞子(梓橦帝君)、魁星(魁斗帝君)等五尊神像及巨型文昌帝君、二尺六寸高的天聾、地啞及一尊魁星等。祠內左右廂房都住準備應考的莘莘學子,大甲讀書風氣盛極一時,迄今每逢考期,家長或學校老師都會帶著學生前來上香祈求帝君加持,願能金榜題名、平時遊客絡繹不絕,成為一座完美古蹟觀光地。

文昌祠從民國七十九年至今已有三次的整修,最後這次因廟宇殘破、樑柱歪斜,市政府編列三千餘萬元封廟整修,二年餘工程,今年竣工啟用,神像入火安座後,採民間廟宇傳統科儀,顯示市府對這座公廟啟用之重視、符合信眾所需,並且朝觀光寺廟為目標。

管理的大甲區公所,力求花樹環境美化,文昌帝君、孔子誕辰全依民間傳統祭典,點一柱香、不燒金紙的用米代金,保護空氣清潔,經常承辦藝文活動,人文課並編有志工群為慕名而來眾多遊客及信眾導覽文昌祠的史文典故,今年的啟用顯出文昌祠有著雄厚的觀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