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慢城老鎮新活力 群聚商家串聯講述在地生活老故事

目前大林鎮僅剩萬國戲院被留存下來,內部收藏多部老式放映機。(圖/記者王丰禾攝)

記者王丰禾/採訪報導

大林鎮曾經是嘉義縣的首富之地,在50到60年代,因為有兩座軍營加上糖廠,當時酒家跟戲院蓬勃發展,曾幾何時因為兵役改制榮景不再,一度讓大林成為全國最沒有特色的鄉鎮,而在地許多年輕人在返回家鄉之後,逐步發覺家鄉的美好,除了取得國際慢城的認證之外,最近更是透過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數位群聚計畫,讓店家有機會做數位能力深化與行銷,在群聚規劃下,加上數位行動支付的應用,找出更多年輕人參與,讓原本的老鎮再現活力。

大林慢城協會理事長許開興以自家泰成藥行文起點,特別開設中藥文物館,除了介紹當地從以前就相當多的中藥鋪產業。(圖/記者王丰禾攝)

坐火車從大林火車站出來就可以發現這是一座新舊交融的站體,投過空中廊道巧妙的連結原來的舊火車站跟新的站體,而且建築都是呈23.5度北回歸線的方向,因此讓這處火車站會隨著一年四季日照不同,出現特殊的光影變化跟日照,縱使在夏季炎熱季節,走在火車站的高空廊道上也覺得很清涼,當地慢城協會理事長許開興就表示,大林火車站可以說是綠能環保的建築,而走出火車站之後雖然是短段的街道,充滿著大林在地的生活軌跡,只見許開興理事長走入巷道中,介紹他們利用居民閒置的空地修築的小花園,在老巷道中形成亮點,而在自家開設的中藥鋪附近,許理事長則是另外租屋開設中藥文物館,除了介紹當地從以前就相當多的中藥鋪產業,也透過導覽讓大家認識中藥材以及以前留下來的許多常用的器械,而透過DIY教導製作養生茶包,兼具教育意涵。

在大林百年老屋中,老式留聲機播放黑膠唱片,品味老屋原有的繁華。(圖/記者王丰禾攝)

走在大林的街道上,不算熱鬧,卻讓人可以感受到小鎮日常,其實在街道上的一些店家,都隱藏著許多常民的故事,當地的鎮民代表江明赫介紹,他特別租下來的兩處店面,看似平凡走到屋內卻處處令人驚豔,因為兩處老宅都已經超過百年的歷史是當地的歷史建築,經過江明赫代表的整理,保留建築本身的老味,加上他所收集的老式留聲機,聽著黑膠唱片,讓時空彷彿回到大林最繁華的年代。

大林鎮的人口最多是八萬多人,早年因為軍營的消費人口,當地曾經開設8家的電影院,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已經紛紛歇業拆除,現在僅剩被保留下了萬國戲院,江明赫代表說明指出,目前內部還是會安排電影的放映,不過大部分是當作活動的場所,內部他們刻意收藏多部早期的放映機跟膠卷,可以讓民眾看到以前戲院放影電影的概況。

十信視界兼具眼鏡行跟借問站功能,二代老闆提供免費咖啡還會提供大林市街導覽資訊。(圖/記者王丰禾攝)

而同樣是運用老建築特色的還有在大林街上的一家十信視界的眼鏡行,在二代老闆莊翰林接手之後,捨棄一般眼鏡行玻璃鏡面的光鮮外表,刻意保留原先老屋的特色,甚至他也是大林第一個跟交通部觀光局申請設立的「借問站」,在店裡除了配眼鏡之外,牆面上更展出油畫,甚至供應免費咖費,讓走進店裡詢問旅遊資訊的遊客懷疑,是走進眼鏡行還是畫廊,甚至還有老鄰居說,牆上的坑疤要修一修才好看,不過也因為保留這棟老宅的生活軌跡,讓入內的民眾可以品味在地居民曾經走過的生活記憶。

莆林庄的老闆透過牆上的文創掛畫,為遊客講述大林的老故事。(圖/記者王丰禾攝)

另外有別於老屋的形式,另一位返鄉青年簡嘉榮以大林的老地名開設的莆林庄餐廳,除了堅持使用嘉義縣產的咖啡跟台灣茶之外,也引進之前在大陸工作時常吃的肉夾饃,作成台灣風味,而店內牆上的文創掛畫結合大林歷史文化提供做為現場解說。

大林老鎮因為一群返鄉的二代關切自己生長的地方,透過商家的串聯講述當地動人的老故事,未來他們希望透過小旅行,吸引更多遊客到大林享受慢城的生活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