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榮總「心肺復健治療室」開幕啟用

心肺復建團隊與劉小姐合影
心肺復建團隊與劉小姐合影。(圖/臺中榮總提供)

58歲的女性,因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合併急性心衰竭於108年11月接受瓣膜置換手術,因心臟功能差,術後使用葉克膜維生系統及主動脈氣球幫浦,在加護病房躺了兩個月,普通病房又住了兩個月才出院。由出院前無法自行站立到現在每次復健可以連續走跑步機、爬樓梯、手部運動訓練一個多小時,體力大幅改善、日常生活也可以自行完成;個案並養成習慣持之以恆的紀錄每日體重、血壓與運動紀錄於本院開發「心臟衰竭居家健康管理app系統」,透過「遠距監測」,透過台中榮總團隊一起了解她的疾病控制狀況與居家運動量是否適當、安全,每日患者健康狀況相關數據自動回傳醫院,經24小時監測中心及醫師判讀,必要時立即通知回診就醫檢查,提升患者疾病控制及復健成效。

先生也表示由於住院時太太的大小事都需要人家幫忙,導致兩人都無法好好休息,到出院時可以一覺到天亮,太太還能每天為家人煮飯,甚至運動量比他還多、生活還健康,實在是有天壤之別。個案完成6個月心臟復健門診照護的成效甚佳,其心臟功能由26%進步到40%,六分鐘步行測試由25公尺到238公尺。生活品質困擾程度由 4 分降至 0 分,至今也沒有再住院或是不良運動反應的事件,加上個案每次回門診復健常會鼓勵住院的病友不要灰心,身體健康是需要努力,不要輕易放棄。

隨著人口老化與生活型態改變,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比例增加。經衛生福利部統計,在國人十大死因裡,心臟疾病僅次於癌症為第2位。心臟病發做起來又快又猛,常讓患者與家人措手不及,生活壟罩著陰影,甚至再復發入院而降低生活品質。如何增加心肺功能、提升生活品質與降低死亡率一直是國內外醫療與研究極力推廣與發展的課題。

心臟疾病的治療除了手術介入、放置支架及藥物外,心臟復健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心臟復健」適用的族群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主動脈剝離術後、心臟衰竭及亞健康族群等。經由規律運動,逐步恢復受疾病與手術影響的心肺功能,有效控制血壓、血脂肪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提升生活品質,研究統計顯示運動治療證實可降低15至31%心臟疾病的死亡率。

心臟復健需要完整的團隊合作,包含醫師、藥師提供諮詢、護理師照顧、營養師飲食衛教、個管師協調以及物理治療師運動指導。其中物理治療師運動指導透過給予心臟患者正確的運動觀念、訂定運動處方、監測運動反應來提升心肺功能、減少復健期中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

臺中榮總復健科自民國88年開始成立心肺復健,經過將近20年來的臨床經驗與創新發展,並與心臟血管中心合作通過「冠狀動脈照護品質認證」「國家品質標章」認證,已經成為心臟患者手術住院急性期的常規照護,以及出院後恢復疾病照顧的一環。因應心臟復健需求患者的增加,本院為讓民眾在更安全且舒適的復健治療空間,在許惠恆院長的大力支持下,增建

「心肺復健治療室」及「心臟加護病房-復健物理治療室」,提升心臟復健室軟硬體設備。

心臟病患者常伴隨許多共病症如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疾病等,病情相對複雜;復健運動必須依照病人不同的情形提供個人化評估、血壓與心電圖監測以及定期追蹤成效。台中榮總心臟復健治療室的無線心電圖監測系統可與病房連線,可同步於病房與復健室監測術後的早期復健是否有心率不整,及早預防致命心率不整發生的機會。出院後則有智慧醫療「心臟衰竭居家健康管理app系統」紀錄每日心跳、血壓與運動量上傳雲端,提供本院心臟復健整合團隊獲得更完整的病人資訊,提升照護品質,同時也讓病友能提升自我照護能力,從「住院(全人)復健照護」到「門診心臟復健」,再到「居家(遠距)復健」健康照護,讓心臟疾病獲得最完善的控制與功能提升。透過這樣的「整合性心臟復健計畫」落實,就心臟衰竭患者而言,整體病人的出院後30天的再住院率從原先13.6%降至4.1%,住院天數縮短,心臟復健成效優異。

程遠揚主任表示:「心臟是人的馬達、是活動力的泉源,台中榮總心臟復健提供病友在心臟病情獲得控制,相關臨床症狀緩解、依據主治醫師及相關團隊評估後的復健訓練,透過物理治療師擬訂運動處方,搭配完善的生理監測,達到安全暨有療效的訓練,逐步提升心肺功能、緩解症狀以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