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醫學會2020年會於中榮舉辦

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醫學會合照
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醫學會合照

文/台中榮總醫院

自2019年底,全球各界面臨了一個極重大的挑戰-新冠肺炎(COVID-19) ,大家關注是否有免疫防治之道,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學會(TAAACI)是跨不同學門,強調「免疫治療」的學會,今年年會的主題呼應的正是感染症與免疫治療。

台灣由於歷經SARS的經驗,在醫療法規、醫院的設備、人員的訓練早有所因應,現在台灣儼然是全世界最安全也是擁有最正常生活的居住環境。臺中榮民總醫院本於醫學中心的責任,由許惠恆院長所領導的感染管制中心及各部人士組成特別小組,自2月起,即規畫及執行完善的感控措施流程,對於感染個案及急診發燒個案,皆有專業醫護人員的輪班把關及照顧,而且門住診和重症加護醫療都因應得宜,在這波疫情期間,中榮依然順利運作並且成效和口碑具佳!所以本會特別邀請中榮重症加護病房傅彬貴主任演講其防治經驗。

在人類的抗疫歷史上,天花、麻疹、鼠疫或霍亂都比目前的新冠肺炎流行更具震撼性!天花威脅人類幾千年直到1980年代才因為「種牛痘預防天花」而根絕! 麻疹也是威脅人類千年直到60年代有疫苗;鼠疫和霍亂則是因為病因是細菌,而在有抗生素的時代不再那麼恐怖。來到21世紀留下伊波拉、流感(包括禽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包括SARS、MERS和COVID-19)等新興感染,都是RNA病毒,可以突變再流行,即使有疫苗也不一定能保證下一波有保護性!流感和新冠病毒都是經由飛沫傳染,主要攻擊呼吸道和血管損傷造成呼吸窘迫、休克或敗血症;而依波拉則是接觸傳染,病毒進入血液,在2-7天內讓免疫系統崩壞和出血! 所以在防治上前者需要2-3天內使用抗病毒藥或恢復期血漿;而伊波拉需要2-3天內使用中和抗體。

在這黑暗到黎明的時候,COVID-19尚未有疫苗可用的期間,人們如何「與病毒共舞」,將是考驗智慧、耐性與人性的旅程!我們舉麻疹疫苗發明人Hilleman博士的遭遇,可以理解人性面對大疫的真假、黑白互為表裡。Hilleman博士發明麻疹疫苗,甚至於把麻疹疫苗整合德國麻疹和腮腺炎病毒為三合疫苗(MMR),救助了多少人類生命與苦難,他沒有得到諾貝爾獎卻換來官司纏身(因為有人莫須有的把MMR和自閉症連結相關性)!

新興感染的重症和致死機轉可分為3類: (1) 病毒直接傷害肺部或心臟造成心肺窘迫;(2) 免疫炎症反應過度的風暴;和 (3) 合併細菌感染的敗血症。治療上是需要精準的鑑別上述免疫致病性才能對症下藥,這些都是我們臨床免疫人的任務!

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醫學會楊崑德理事長:「在COVID-19的影響下,許多會議改為線上交流。我們學會拜台灣防疫成功之賜,同時感謝臺中榮民總醫院,提供優質的場地與人力協助,讓本會可以在此舉辦年度學術研討會。大會除了介紹COVID-19的防治之外,我們也把幾個常見的病毒及重要新興感染引起的免疫致病性和免疫治療加以分享與討論。在這大疫期間,希望透過跨學門來的專家學者和會員們,能一齊分享抗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發展,期待因此迸出火花有助免疫治療各種新興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