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採茶好手齊聚嘉義 地主梅山太和奪冠

(記者陳宜琳/嘉義報導)

農委會8月24日上午在嘉義縣舉辦「2020全國茶菁採摘技術競賽」,來自全國100多位好手(18組,每組6人)參賽,最後由地主梅山鄉太和茶區奪冠,前3名6個獎項嘉義縣包辦4個,高山茶都果然名不虛傳。

手採茶葉是一門傳統技術,早期以機械採茶,為了採到好品質的茶菁「午時菜」(茶菁含水量較低),需要快、狠、準的手眼協調功力。為傳承手工採摘技術,農委會從107年開始,結合「全國製茶技術競賽」舉辦「全國茶菁採摘技術競賽」,由各產茶縣市輪辦,今年由嘉義縣主辦,地點在梅山鄉茶區。來自全國100多位採茶師傅報名參賽,採收的茶菁除供評選外,並提供全國部分發酵茶作為後續的製茶技術競賽使用。

縣長翁章梁指出,茶菁好,就是製好茶的第一步,全國很多地方都產茶,透過競賽可以讓嘉義的茶農認識台東的茶農,台東茶農也可以認識新北市的茶農,採茶和製茶師傅都是一身功夫,大家彼此交流經驗,教學互長,對臺灣茶產業有加分效果。

梅山農會總幹事黃世裕指出,嘉義縣是高山茶的重要產區,阿里山高山茶栽植面積1827公頃,以梅山茶區面積821公頃為最大宗,每年每公頃茶葉收成量達到1000公斤,因為茶園管理好,茶菁好品質跟著提升,為世界第一等的好茶奠定基礎。

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製茶生產的原料稱為「茶菁」,臺灣特色茶依據不同的茶類,有不同的手採標準,以今年的梅山茶區為例,適合生產條形包種茶及球形烏龍茶,手採標準為1心2~3葉至對口芽2~3葉。採摘競賽評審標準為茶菁品質40%、茶菁重量及採摘面乾淨度各30%,評審人員邀請茶改場同仁擔任,評鑑過程公正、公平、公開。

茶改場指出,梅山茶區是大阿里山最大茶區,產區涵蓋太平、太興、龍眼、碧湖、瑞峰、瑞里及太和,品種以青心烏龍為主,臺茶12號(金萱)為輔,區域土質有機質豐富,高山溫差大,茶菁肥厚,適合製作優質球形烏龍茶。今年競賽場地在太和茶區,海拔1,350公尺,種植品種為青心烏龍,茶菁品質佳,有助提升製茶品質。

另外,手採茶菁供應全國部分發酵茶製茶技術競賽使用,競賽場地在梅山鄉瑞里茶區王鼎製茶廠及瑞峰茶區上意製茶廠,都是「五星安全衛生製茶廠」,通過農糧署「製茶廠環境衛生安全評鑑作業」最高標準,可確保茶葉於產製過程的安全及品質穩定。今年全國製茶比賽茶菁品質極佳,加上製茶選手在五星級製茶廠內製茶,除了讓選手了解提升製茶環境對衛生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茶葉衛生安全品質外,也能維持臺灣茶產業朝向特色化及精緻化方向發展。

「全國茶菁採摘技術競賽」經過一個上午的採茶菁和評鑑,成績揭曉:
冠軍:嘉義縣梅山鄉太和1組。
亞軍:嘉義縣梅山鄉瑞峰組、新北市坪林區農會。
季軍:嘉義縣梅山鄉太興組、嘉義縣梅山鄉梅北組、南投縣鹿谷鄉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