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簧琴國寶大師鄭保雄 致力傳承口簧琴技藝

口簧琴國寶大師-鄭保雄,近年來積極傳承泰雅族口簧琴技藝。(記者黃玿琮攝)

記者黃玿琮/台中報導

和平區松鶴部落泰雅族原住民鄭保雄,不忍見台灣原住民的口簧琴技藝漸失傳,習得口簧琴製作並曾在山線社區公民大學開課,致力於口簧琴技藝的傳承,成為全台唯一的口簧琴職人;鄭保雄更期許進一步組成樂團,再結合舞步,賦予口簧琴音樂的新生命,延續祖先「得魯布」樂器文化。

出生於桃園縣復興鄉的鄭保雄,就讀國小時因「八七水災」淹沒所有農作物,舉家搬至和平區松鶴部落,落地生根,與和平區博愛國小主任黃永光為摯友;黃主任在松鶴部落成立編織、音樂教室時,鄭保雄主動提出,成立口簧琴研習班,希望邀集對口簧琴有興趣的族人參加,傳承口簧琴的製做與吹奏。

鄭保雄說,數十年前他看到部落中多位黥面長老圍著火爐,吹奏泰雅族語稱為「得魯布」的口簧琴,美妙的樂音,讓他感動不已;可惜的是口簧琴這項泰雅原住民傳統技藝,已漸失傳。據族中長老指出,泰雅族不論婚喪喜慶,都會使用口簧琴,甚至族人做錯事時,酋長或頭目,也會叫族人圍在火爐旁,透過口簧琴傳達訓示,琴聲中有母語的發音,讓族人心領神會。

過去族內十二至十六歲的少男,必須學會製作口簧琴與吹奏、黔面、並與父執輩前往深山狩獵,完成這三件大事,才可算是長大成人;完成成年禮後,才可向未婚女子示愛,完成終身大事。如果少男不學習製作口簧琴竹片,將無法被族人認同,甚至會被驅逐出部落。遺憾的是隨著時代的演變,如今這項「得魯布」口簧琴技藝漸漸失傳。

鄭保雄不但製作口簧琴,也讓三個女兒學習吹口簧琴,除了繼續傳承這項技藝外,曾在山線社區公民大學開課,假日也在社區指導遊客製作、吹奏;未來希望能進一步組成樂團,再結合舞步,賦予口簧琴音樂新生命,讓民眾進一步認識原住民傳統樂器與天籟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