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丰和/採訪報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7月13日起聯合展出第4+5屆的科學攝影比賽得獎作品,其中第五屆參賽作品有超過800組主要來自臺灣、中國大陸區等地,經過各領域專家學者審查,13日公布得獎名單,3件優選作品得獎者皆來自台灣。這次展場設計以「浮光≒謎離」為主題,呈現鏡頭下的奇幻之景,即日起至2020年2月16日止,歡迎民眾至科博館第二特展室參觀。
第五屆「驚豔新視野」科學攝影比賽由國立自然科博物館主辦,參賽作品照片組超過800組主要來自臺灣、中國大陸區等地的投稿作品,投件者職業以學生最多。經過各領域專家學者評選出56組獲獎作品,台灣49組作品中包含3件優選作品、1件廣達青少年特別獎,另外在28件動態影像作品中,有2件影像作品分別獲得觀眾票選人氣獎、評審獎。中國大陸6組及香港地區1組。頒獎典禮今13日在科博館舉行,頒發3位優選者各5萬元及1位廣達青少年特別獎2萬元等多項獎金。
這次頒獎典禮與會貴賓除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包括財團法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李家維董事長、拓凱教育基金會沈文振董事長、大江生醫股份有限公司林詠翔董事長、廣達文教基金會徐繪珈執行長,評審團科學人雜誌副總編輯張孟媛、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王誠之秘書長、生態攝影師施信鋒先生等貴賓一同共襄盛舉。
策展人楊翎研究員表示,攝影者以時空平行之眼,拍攝題材從內太空的蝌蚪內臟到外太空的日月星辰,從白晝到黑夜、面對宇宙萬物的誕生與湮滅,尋找不同尺度生命交錯的瞬間,掌握穿眼鏡頭的光影角度,試圖解開混沌無明的科學謎語,因此,本次特展以「浮光≒謎離」為展示主題。拍攝主題以昆蟲與蜘蛛最多,其次是動物拼圖、天文、水下與海洋、物理與化學、植物與真菌、微觀世界等。另外在外牆架設了15臺電視螢幕,以多媒體技術動態方式,回顧前三屆195件得獎作品、展示場景和科普推廣活動等畫面。同時,也邀請藝術家曲德華老師,透過「凝視的幻化」系列雕塑創作與攝影作品對話。
優選之一百里獎得主蕭妃專,得獎作品為「指尖乾坤」,同時也是本次特展的主視覺。指紋是刑案現場用來比對可疑犯嫌的重要個人特徵之一,本作品攝於臺中市政府警察局刑事鑑識中心,使用螢光粉末、微距鏡頭等濾鏡凸顯指紋紋痕,像是迷宮般的引人入勝。
另外優選大江獎「生命樂章」,拍攝者林曉娟表示:2016年4月30日這天在南投拍攝,拍攝當天天氣晴朗陽光燦爛,樹枝上一對身體修長、外表優雅、披著寬大如羅紗般綠翅膀的寬腹螳螂,正共譜愛的樂章。對於自然界大部分生物來說,傳宗接代是物種生存的首要目標,但對許多昆蟲而言,交配這件大事,卻暗藏著重重危機。
另一組優選拓凱獎得獎作品「心」,2018年攝於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以染色液染色老鼠心臟組織切片,畫面絢麗多彩,讓人更清楚地辨識各種組織,觀察到橫紋肌的紋理纖維等。黏蛋白的藍綠色、類纖維蛋白強烈的紅色,相當醒目。
今年獲得廣達青少年特別獎得獎者陳翎,作品是「海面上的御風者:風帆水母」,攝於新北市貢寮區馬崗。隨風漂流的風帆水母,有時因為牠們無法控制走向,而受風吹擱淺在海岸。從上方俯看漂浮於海平面的水母,深藍的體色與周圍海水形成了保護色,同時具防曬的效果。 另外,動態影像組共有28件作品參賽,其中2件作品「透明的蝌蚪」、「纖毛蟲與高鐵來比快」分別獲得觀眾票選人氣獎及評審獎,拍攝者皆來自台灣。來自中國大陸的佳作得獎者江建敏先生,因人在中國不克前來,科博館透過視訊方式隔空遞獎,也讓整場頒獎典禮增添趣味。
科博館於2013年啟動的「科學攝影」活動,至今邁入第五屆。策展團隊秉持自首屆以來「綠色展示」主張,持續大量運用舊有的模組和材料,賦予更新的設計和詮釋,同時便於巡迴展出組裝運輸,為環保護地球貢獻心力。以華人世界豐厚的科學資產和知識為基礎,透過徵件、比賽、展示、教育研習、專書出版、媒體推廣、巡迴展示等方式,將公民的科學能量透過攝影技藝的釋放公諸於世,無論是工作、學習或純粹為了樂趣,讓民間的高手們更容易接近博物館。
科學攝影展除了鼓勵科學工作者把研究過程中產出的專業影像介紹給一般民眾,讓觀賞者經由視覺的感動與震撼體會影像中的科學之美,也鼓勵社會大眾使用手邊的攝影器材,將自己日常生活中經由觀察所領略到的科學之美,以攝影的方式捕捉記錄下來,科博館特別舉辦科學攝影比賽,期待透過影像產出過程和手法的自我詮釋,傳達科學世界多樣化的路徑,拓展大眾探索知識的視野和樂趣。
科博館將於108年9月21日(六)舉辦「科學攝影得獎者分享座談會」、10月12日及13日推出「科學攝影實拍工作坊」,更多系列精采活動,請上科博館官網或特展網站查詢。
(科博館科學攝影展-「浮光≒謎離」特展策展人楊翎+評審團代表:科學人雜誌副總編輯張孟媛+台灣野望自然傳播學社王誠之理事長+生態攝影師施信鋒專訪訂於108/07/14中午12:00-13:00在FM98.7每日廣播電台-生活放送站節目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