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前寒武時期》登場 認識早期的地球

發現於中國大陸山東32億年前的鑽石礦。(圖/記者賴淑禎攝)

記者賴淑禎/台中報導

前寒武時期是社會大眾較忽略的年代,卻是佔了地球四分之三的演化歷史,對了解地球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大氣氧濃度上升、板塊作用、雪球地球等重大地質事件極為重要。為能讓社會大眾更加瞭解我們所生活的地球,科博館即日起至2019年5月26日推出《早期的地球-前寒武時期》特展,展示內容依照地質年代次序,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顯生宙等主題。

《前寒武時期》特展策展人董國安博士節紹展出內容。(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前寒武時期的範圍為46-5.4億年前,佔地球全部演化歷史的88 %。大部份礦產資源是在前寒武時期形成的。例如地球的金礦絕大多數就是在27億年前形成的,還有鑽石礦、鐵礦等也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策展人董國安博士表示,利用隕石定年技術,可以得知地球形成在46億年前,在這漫長地球演化過程中,依地質年代可分為:46-40億年前的冥古宙、40-25億年前的太古宙、25-5.4億年前的元古宙、5.4億年前至今的顯生宙,其中寒武紀(始自5.41億年前)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寒武紀之前的年代(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統稱為前寒武時期。

發現於南非20億年前的含金礫岩。(圖/記者賴淑禎攝)

在展覽中可以看到數十億年前的礦石,內含鑽石小顆粒、或是黃金或是鐵礦等,從各種前寒武時期的岩石,認識當時的地球環境以及地質特性。

國立自科學博物館這項《前寒武時期》特展,除了各時期豐富內容搭配精彩標本介紹外,特展還準備一部高畫質清晰影片,詳細描述地球與月球形成的過程;三個地質小遊戲(隕石撞擊地球、大陸地殼演化及地球板塊拼圖),讓觀眾能在寓教於樂的情境中學習此一較陌生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