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 保持新鮮就是青春

台中國家歌劇院2019台灣國際藝術節」(2019 NTT-TIFA) 明年3-6月登場,11檔國內外節目,含舞蹈、音樂、戲劇、偶劇及多媒體展覽等展演型態。(圖/記者賴淑禎攝)

記者賴淑禎/台中報導

「台中國家歌劇院2019台灣國際藝術節」(2019 NTT-TIFA) 將於明年3-6月登場,將自12月1日起於兩廳院售票系統開放歌劇院會員預購,12月8日全面啟售,這是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轄下三場館:臺北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首次串連舉辦TIFA盛宴。臺中國家歌劇院將再次以「青春」為題,打出「保持新鮮,就是青春」的旗幟,精選11檔國內外節目,含舞蹈、音樂、戲劇、偶劇及多媒體展覽等多樣展演型態,多樣化的節目安排,及作品中對生命的持續探求與提問,傳遞大膽且敢於多元嘗試的藝術精神。

藝術總監邱瑗表示,歌劇院相當年輕,所以在節目的挑選上也更大膽,2019 NTT-TIFA 打破展演型態,將各種表演藝術無設限融合,令人耳目一新,將透過精彩節目再探『青春』主題,發現持續挑戰自己的可能性,以新鮮的態度面對常態,翻新自我觀點,就是『青春』。

2019 NTT-TIFA 推出兩檔三館共製新作—鄭宗龍X雲門2《毛月亮》及黃翊工作室+《長路》。在三館合力共製下,藝術家們不僅創作資源更豐厚,也將成功的作品往國際舞台更推進一步。

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傑紹新作「毛月亮」。(圖/記者賴淑禎攝)

《毛月亮》為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新作,「毛月亮」為月暈的俗稱,其高冷朦朧的美,及「月暈而風」所暗示將有事發生的寓意,成為鄭宗龍的靈感來源。鄭宗龍表示,毛月亮很適合用來表達對環境不安的感受,但不希望只停留在不安的狀態,即便身處在不安的時代,仍希望在作品中帶給大家前進和安慰的力量。他遠赴冰島敲下後搖滾天團Sigur Rós空靈的音樂;並邀請曾獲LV路易威登藝術首獎的剪紙藝術家吳耿禎、以《十三聲》於世界劇場設計展獲獎的王奕盛、數度踏上倫敦時裝周的服裝設計師陳劭彥合作,聯手創造舞台幻境,14 位舞者在精準切割的鏡面舞台上舞動,以虛實的舞影演繹人性的欲望。

曾被評選為「全球最受矚目25位舞蹈工作者」之一的黃翊擅於完美融合科技與舞蹈,但其作品卻透露著人性的溫度。新作《長路》將於歌劇院首演,直徑9米的旋轉舞台上刻畫細緻的年輪象徵時間巨輪,結合數位懸吊系統讓舞台如唱盤般不斷旋轉,模擬隨時光推移的人生長路。黃翊強調,這次特別訂做的舞台,是臺灣目前旋轉舞台的極限與極致,大概也是全世界技術最精密、運作速度最快、定位最準確的一座旋轉舞台。舞者於舞台上正著走、反著走、或快或慢或暫停,詮釋人生的種種際遇。

另外台中國家歌劇院在2019台灣國際藝術節目還有導演喬埃・波默拉(Joël Pommerat)與路易霧靄劇團(Compagnie Louis Brouillard)將三度來臺,帶來童話三部曲的首部曲-《小紅帽》,將帶領觀眾隨著小女孩的視角回望成長路上的恐懼,以及面對恐懼依然充滿勇氣的自己。而飛人集社劇團的《黑色微光》以偶戲結合美國光影藝術家賴瑞.李德(Larry Reed)所獨創的「電影式光影」手法,講述目睹父母雙亡的男孩將自己封閉於內心世界,掙扎於黑暗中尋找希望的故事。

《2061宇宙掉了一顆牙》為新媒體藝術家郭奕臣以兒時父親帶著他前往墾丁追尋哈雷彗星的童年記憶作為創作源頭,郭奕臣透過光與影像多元媒材形式呈現,將凸凸廳內曲牆與圓弧空間打造成充滿詩意的宇宙夢境。

睽違十三年再度來臺舉辦鋼琴獨奏會的鋼琴大師克里斯提安.齊瑪曼(Krystian Zimerman)可說是本屆NTT-TIFA「最資深」的藝術家,他首次在臺中登場,不事先宣布曲目的「無菜單料理」,將是送給臺中觀眾的驚喜,鋼琴大師克里斯提安.齊瑪曼(Krystian Zimerman)嚴格的自我要求,及對音樂極致的探索,可說是永保初心即是「青春」的最佳典範,他嚴格控管每年演奏場次,對曲目的挑選、樂器品質的要求近乎苛刻,只為將一切完美呈現予聽眾。

享譽歐洲的編舞家馬汀.薛雷夫(Martin Schläpfer)將率領德國萊茵芭蕾舞團(Ballett am Rhein Düsseldorf Duisburg),獻上代表作《馬勒第七號》,並由國際知名指揮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指揮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現場演出,舞與樂相互輝映,衝擊觀眾的視覺與聽覺。簡文彬提及,每一位偉大的作曲家其作品都和時代結合在一起,馬勒將生活和社會狀態忠實呈現在作品當中,而馬汀.薛雷夫看見了曲子背後的時代處境,那種爆發與緊繃感。馬汀透過馬勒來探討族群的社會議題,以舞作呈現他對歐洲社會的關懷。薛雷夫以馬勒第七號交響曲入舞,舞者時而穿著靴子、足尖鞋或芭蕾舞鞋,時而赤足,在馬勒交響曲的恢弘結構中,以肢體盡現人生的愛憎悲喜。

英國巴比肯藝術中心駐館團隊藍舞男孩(Boy Blue)是嘻哈街舞藝術化的先鋒,作品《黑‧白‧灰》(Blak Whyte Gray)將挾帶引爆舞蹈界的街頭能量,於歌劇院的舞台上以叛逆舞姿回應並挑戰社會體制。《黑‧白‧灰》代表三種顏色,各是一支短舞作,以顏色隱喻生命不同的狀態,藍舞男孩透過令人驚豔的舞蹈動作、精準的肢體力道,融合當代劇場形式,創造多層次感官震撼。

讓臺中觀眾心醉神馳的荷蘭舞蹈劇場將再次來臺,來自臺中的NDT 1舞者吳孟珂亦將再次站上家鄉舞台,與舞團一同帶來4支風格迥異的舞作。

而英國重現劇團(Theatre Re)的《在遺忘之後》結合肢體敘事和現場演奏,將「不記得」的掙扎,刻劃為動人的時刻,打造令人笑中帶淚的溫馨小品,回應現代人生命中的重要課題。重現劇團與神經科學家合作,訪談失智症患者和長者,在了解記憶的機制後所創造的《在遺忘之後》以極少的語言、細膩的肢體、與動人的樂曲推展情節與情緒,在「記得」與「遺忘」之間探詢生命的美好與脆弱。

奇巧劇團 ╳ 臺灣豫劇團的由豫劇皇后王海玲跟年輕的奇巧劇團團長劉建幗一起合作的《未來處方箋》。(圖/記者賴淑禎攝)

奇巧劇團 ╳ 臺灣豫劇團的《未來處方箋》為歌劇院2019委託製作作品,由新生代戲曲編導劉建幗與劇場導演符宏征共同創作,取材自契訶夫經典小說《六號病房》,揉合現代戲劇與豫劇豐富聲腔,由豫劇皇后王海玲與臺灣豫劇團當家花旦與小生蕭揚玲、劉建華擔綱主演。奇巧劇團團長劉建幗稱,在戲曲界,演的是古老的故事,但這次奇巧和豫劇結合的作品是一個未來的故事。希望透過這樣故事,來探討當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極有可能在未來更加擴大。科技裡的人性、人性中的神性,三者間的關係,我們會在作品當中探討與追尋。劉建幗同時希望透過此次與豫劇團合作,能挖掘出這些傳統身段功底深厚的演員們更多不同的面相和層次。主演王海玲表示,這次的作品,對她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向來被稱為王大膽 但在這個作品中,膽子變小了,經常找不到方向,幸好有很棒的導演符宏征引導。也很期待在觀眾面前呈現截然不同的王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