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場上演「瞞天過海」 劇情射紋陸龜寶寶靠自然孵化

射紋陸龜原本棲息於馬達加斯加,由於棲地破壞與盜獵等問題,他們被列為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中的極度瀕危物種。照片由台北市政府提供。

編輯台新聞

 

原本棲息於馬達加斯加的射紋陸龜,因為自然棲地破壞與盜獵等問題,已被列為極度瀕危的物種。臺北市立動物園持續成功繁殖射紋陸龜,為穩定域外保育族群貢獻心力。但今年卻有保育員沒發現的個體,竟然默默地在戶外活動場「誕生」出愛的結晶!

由於陸龜是由孵化時的溫度來決定性別,動物園為了控制陸龜孵化的性別比例,通常在雌龜產卵後,就會及時將卵從土中帶出,以人工方式孵化。但今年卻有一批卵成功騙過保育員的雙眼,默默地在戶外活動場中孵化。

臺北市立動物園持續成功繁殖射紋陸龜,為穩定域外保育族群貢獻心力。照片由台北市政府提供。

保育員回憶起發現陸龜寶寶的當下,正是9/15「泰利」颱風行經臺灣的那天。保育員在清早例行的工作中,赫然發現成龜的活動場,竟然出現「迷你」射紋陸龜的身影,驚喜之餘,為了避免射紋陸龜寶寶被粗心大意的成熟個體壓傷了,還是趕緊將射紋陸龜寶寶救出。

保育員解釋,母龜挖坑產完卵後,會將產卵處用土覆上,使得活動場看起來與原本一模一樣。這次射紋陸龜的卵,雖然沒有人工孵化箱恆溫、恆濕的設備協助,但經過約3 個月的孵化期,射紋陸龜寶寶仍成功在媽媽親自建造的「產房」中順利孵化,也讓我們再次見識生命傳宗接代的強大潛能。

每隻射紋陸龜雌龜平均可產8至10顆卵,而這次產下的4顆卵中,有兩隻個體順利長大,剛孵出的射紋陸龜寶寶僅27公克,長約4.1公分、寬3.7公分,與成熟個體約11公斤的體重相比,有非常大的落差。一般龜殼給人的印象都是又重又硬,但龜寶寶剛孵化時的殼其實是軟軟的,因此若不小心被重物壓到,可真的會被壓扁扁。

剛孵化的射紋陸龜寶寶花紋比較像斑點而不是放射狀線條,隨著龜殼漸漸生長,才會慢慢呈現出放射狀,每隻陸龜長大後的花紋也不盡相同。射紋陸龜原本棲息於馬達加斯加,由於棲地破壞與盜獵等問題,現在射紋陸龜已是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中的極度瀕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物種。愛牠、了解牠,千萬不要透過非法寵物交易得到牠,讓牠們在原棲息地快樂的生活下去吧!

臺北動物園保育網:http://www.zoo.gov.tw/
Google+:http://plus.google.com/+TaipeiZoo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TaipeiZoo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TaipeiZ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