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裡偷閒避暑趣 「枋山食農及生態教育園區」 林下空間改善獲優良農建獎

圖說:林下空間改善運用仿木設計打造休憩設施,和諧融入森林及地景環境。(圖/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提供)

記者賴淑禎/綜合報導

屏東旅遊軸線再添新秘境!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攜手在地青農、枋山鄉公所及枋山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共同改善「枋山食農及生態教育園區」的林下空間,除重新梳理基地環境,更融入芒果、車站及鰕虎等在地自然人文元素,打造兼具生態友善、安全遊憩及農村美學的「森林遊戲場」,共好理念獲113年度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獎肯定。

 

圖說:園區保留原始林貌,搭配以枋山車站等旅遊元素打造的車軌步道構築環狀動線,提升休憩機能。(圖/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提供)

保留基地原始林貌 增加生態多樣性
​屏東縣枋山鄉枋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董昱劭提到,園區位於台一線452.5公里處,基地內種植40餘種南臺灣特有樹種,周邊則有芒果等熱帶水果園,是社區推動食農教育及環境教育的重要場域。這次經農村再生整理改善後,極大化的保留既有林木資源,並活用了林下空間打造各項休憩設施,原有景觀池也搖身一變,成為優質的水環境場域。遊客除能享受更舒適的體驗空間,蜻蜓、螢火蟲等生物也陸續回歸,人與自然共譜和諧生活。
自然人文相融合 打造共好森林遊戲場
​園區改造除保有原有生態,更串聯在地人文環境的演繹。農村水保署臺南分署分署長柯燦堂說明,基地既有過於茂密的植生,經修剪梳理、輕簡換裝,搭配碎石等近自然鋪面,塑造出光線穿透、空氣流通且透水性高的林下空間。設施部分則採仿木外型,童趣打造樹洞、觀景臺及平衡木,並還融入鄰近景點枋山車站的文化元素,設計車廂涵管、車軌步道等多元遊憩設施,使孩童家長能在安全且舒適的環境中親近自然,認識枋山人文與生態的獨特風貌。

圖說:林下餐桌活動搭配導覽解說,營造全齡友善的溫馨共學空間。(圖/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提供)

全齡友善學習空間 走進枋山來場深度體驗
​農村水保署表示,園區結合在地青年返鄉創立的農村好店「芒果好吃MangoHouse」品牌,除帶領遊客認識及購買枋山獨特風味的芒果乾、芒果冰淇淋等多樣化商品,現在更結合在地當季食材,辦理林下餐桌及小農市集活動,並搭配導覽解說推動社區孩童及長者的環境教育,營造全齡友善的溫馨共學空間。夏日炎炎,邀請國人走進屏東枋山,享受清爽的林下微風,品嚐特色冰品,感受「芒」裡偷閒的農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