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媽祖繪圖陪童過節 遊戲中宣導腸病毒、兒童早療

大甲李綜合醫院團隊到幼兒園陪孩童玩遊戲過兒童節。(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這個禮拜五便是兒童節,大甲李綜合醫院為了讓孩童有個難忘的節日,一日上午到附近的幼兒園舉辦兒童節活動,設計許多不同的遊戲,請小兒科醫師、語言治療師從遊戲中進行衛教宣導,由於本周大甲媽祖要起駕遶境,醫師特別提醒小朋友們,在人多的地方要記得戴口罩,吃東西要記得洗手消毒,因為最近腸病毒蠢蠢欲動,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

活動在上午九時三十分開始,大甲李綜合醫院的志工老師先帶著幼童們帶動唱,接著由小兒科主治醫師余秋霖、語言治療師許雅淳用問答的方式,進行衛教宣導。特別是大甲媽祖週五晚上起駕遶境,余醫師特別提醒,如果要參加媽祖遶境,口罩一定要戴好、戴緊,避免感染病毒。

活動設有六個關卡,包括繪製媽祖圖像、鈴鐺音樂、套圈圈、對應關係拼圖、小豬吃錢錢、形狀碰碰車、打彈珠等,讓孩童從遊戲中學習顏色、指令理解、數量、形狀、水果等認知,一百四十多名孩童玩得不亦樂乎,醫師也不忘提醒小朋友,遊戲後一定要注意手部的清潔與消毒,更不要把手放入嘴巴中。

余秋霖表示,國內今年已經有二例嬰兒感染「伊科11型腸病毒」併發重症死亡病例,每年四月起腸病毒會開始進入高峰,其中,腸病毒71型是造成重症、有兒童殺手號稱,依據小兒科醫學會預估,今年恐會進入流行期,由於病毒可經由接觸或飛沫傳染,感染力極強,在人潮擁擠的地方更容易被感染,因此提醒幼童、老師要格外留意,參加地方宗教盛事,要做好防護措施,也要孩童回家告訴家長,萬一不幸有人感染,也要避免群聚。

除了宣導腸病毒衛教,許雅淳提醒,師長從日常生活、孩童從遊戲中,如果發現他們在兩、三歲時,不會說任何語彙、句子,或是說話難以理解,在五歲時說話不流利、常有錯誤,語言發展速度比同齡孩子慢,甚至出現動作遲緩,就應該趕緊帶到醫院就診,經由醫師評估,確認是不是有發展遲緩。

「大隻雞慢啼不是好現象!」依衛福部統計,2017到2024年早療通報個案累計有25.3萬多人,許雅淳說,發展遲緩的孩童愈早發現,治療恢復的時間才會提早。院內設置的語言、職能治療室,提供發展遲緩的兒童語言治療,如果發現有異常,除了祈求媽祖保佑平安健康外,更重要的是要到醫院就診,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