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病害、蟲害及草害被農友稱為田間三害,其中雜草因強韌的生命力及高度營養及空間競爭力,更被稱為三害之首。我國因農業勞動人口老化,在雜草管理上高度依賴化學除草劑,過度施用化學除草劑除了對農友身體健康造成風險外,亦有降低農業生態系生物多樣性及環境汙染等諸多風險。農業部農業試驗所研發之新型態除草劑,是以植物油為基底,再經過加工乳化後,使其具有雜草防除效果之友善資材,實際田間測試結果防除率高達八成。
一般常見的化學除草劑作用機制以抑制植體的重要代謝為主,如嘉磷塞為抑制植體莽草酸循環(shikimate pathway),在噴施約3、4天後可見頂芽黃化,而植物油除草劑主要是破壞葉片的角質及蠟質,加速雜草大量脫水而枯死。因此,在高溫強光下,噴施植物油除草劑後僅1-2小時即造成雜草植株明顯黃化及萎凋。植物油除草劑稀釋後酸鹼值為6.43呈弱酸性,成分為天然植物性脂肪酸,可經微生物分解成水及二氧化碳,對環境頗為友善。
植物油除草劑對雜草不具選擇性,在稀釋30倍均勻噴施下對於闊葉雜草及尖葉雜草均有防除效果。一般而言,對闊葉雜草的防除效果較尖葉雜草來的有效。在作物整合管理方面應於關鍵時期進行雜草防除工作,以玉米為例其雜草防治的關鍵時期為播種至拔節期間,此期間應避免田間雜草生長勢過強而與作物行營養或空間競爭,在此段期間噴施植物油除草劑進行防除,其雜草防治率超過八成,其後玉米的莖節迅速抽高即具有自身競爭力,從而可減少雜草管理之強度。另外,在噴施植物油除草劑後土壤之酸鹼值及電導度值無明顯差異,亦對下期作作物無不良之影響。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及環境永續議題的發展,農業栽培管理體系從依賴化學農藥的傳統農業操作模式,轉變為考量經濟危害水平之整合性管理模式,甚至發展出不使用化學農藥的有機及友善農業。農試所進一步說明,在雜草防除的管理策略應與時俱進,選擇對環境友善之資材於關鍵時期進行雜草防除,該所研發之植物油除草劑對尖葉草及闊葉草均有防除治效果,具有取代部分化學除草劑之潛力,未來擬持續建立不同作物之雜草防除技術以利大面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