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出沒注意! 勿用口吸蛇毒 應盡速注射血清!

赤尾青竹絲是屬於出血性毒蛇的一種。

記者吳素珍/南投報導

春雨綿綿,蛇類活動頻繁!26號上午一名30多女歲女性在信義鄉梅園工作採摘梅子時被俗稱「小青蛇」的赤尾青竹絲咬一口,隨即被送往竹山秀傳醫院急診室注射赤尾鮐血清保命。

每年4至11月是蛇類出沒期間,濕熱的夏季更是高峰期,民間常有的說法,指三角頭的蛇一定有毒、一種蛇只有一種毒,還有許多網路上流傳辨別毒蛇的方式,但大多數都是不完全正確的資訊。

一名女性在信義鄉梅園工作採摘梅子時被俗稱「小青蛇」的赤尾青竹絲咬一口,隨即被送往竹山秀傳醫院急診室注射赤尾鮐血清保命。

竹山秀傳醫院副院長曾俊凱表示,台灣常見的六大毒蛇,依毒性可分為出血性、神經性及混合性三類。赤尾青竹絲就屬於出血性毒蛇的一種,由於數量多、分布廣,是台灣最常見的毒蛇,咬傷人數也高居六大毒蛇之冠,輕則咬傷處瘀血、腫脹、起水泡或血泡,重則引發肌肉組織壞死,腎衰竭,凝血功能異常等致命併發症。如果不幸被蛇咬傷,除了儘快就醫外,請一定要將可辨識的特徵、顏色、形狀記得,以拍照、甚至將蛇的屍體一起帶到醫院的方式,方便醫師辨識注射蛇毒血清。

醫師提醒,千萬不能加壓傷口,最好在離傷口5至10公分近心臟的位子包紮患肢,讓患部低於心臟。盡可能保持患肢低於心臟,減少毒液回流心臟。以免毒素更快散播全身。切開傷口,用嘴吸出毒液、塗抹尿液、喝酒止痛等,都是錯誤觀念!

曾俊凱副院長表示,一定要將可辨識的特徵、顏色、形狀記得,以拍照、甚至將蛇的屍體一起帶到醫院的方式,方便醫師辨識注射蛇毒血清。

台灣氣候溫暖潮濕,4月氣溫回升適合蛇類生長繁殖,提醒民眾從事野外活動時,最好還是要保持1個蛇身或以上的距離,不要主動去挑釁蛇,慎防被蛇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