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殺手—病毒性心肌炎 連上樓梯也氣喘

醫生診治。(圖/記者林重鎣攝)
25歲陳小姐約四周前開始有感冒症狀,陸續至診所治療,兩周後開始有呼吸急促及上樓梯無法負荷之現象。症狀加重致因呼吸短促、胸口壓迫感、且兩下肢水腫已數日無法平躺睡覺來診。

理學檢查顯示,兩側下肢水腫,胸部聽診,兩側下肺葉濕囉音及第四心音可聞。心電圖呈現竇性心搏過速,胸前第二至第四導程T波倒置,胸部X光可見心臟擴大合併兩側肋膜積水及肺水腫,經詳細檢查確診為病毒性心肌炎,緊急安排入住加護中心治療,治療兩周後出院轉門診追蹤治療。

大里仁愛醫院心臟內科徐敏耀醫師表示,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受病毒感染引起局部性或瀰漫性發炎病變,為感染性心肌病變,於病毒流行感染期約有5%患者併發心肌炎,非流行感染期也可能散在性發病。臨床表現輕重不一,依據典型的前驅感染病史及臨床發展的變化,大多數患者經適當治療後痊癒,部分患者可能發展成擴大性心肌病變,極少數患者在急性期因嚴重心律不整、急性心臟衰竭和心因性休克死亡。

    多種病毒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以引致腸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最多見,科薩奇病毒A、科薩奇病毒B、艾可(ECHO)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為常見引致心肌炎病毒。其中科薩奇病毒B是最主要的病毒,其他如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腦炎病毒、肝炎病毒、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愛滋病毒以及可能的冠狀病毒等。

    徐敏耀醫師表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臨床徵候取决於心肌病變的程度和範圍,輕者可無症状,重者可出現心臟衰竭、心因性休克和猝死。患者常在發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或腸道感染史,表現如發燒、全身酸痛、咽痛、倦怠、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然後出現心悸、胸悶、胸痛或心前區隱痛、頭暈、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甚至發生Adams-Stokes症候群。

病毒性心肌炎診斷的主要依據:發病前有腸道感染或呼吸道感染病史、心臟受損的臨床徵候、心肌損傷釋放的血清酶異常升高、其他輔助檢查顯示心肌損傷、病毒學檢查陽性等,應考慮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診断。確診有賴於活體心肌内膜病理切片。在考慮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時,應排除甲狀腺功能亢進、二尖瓣脫垂症候群及影响心肌的其他疾患,如冠心病、結締組織疾病、代謝性疾病、藥物及毒物等所致的心臟損傷。

    徐醫師再三叮嚀,一般感冒或腸道感染經治療二周後出現胸悶,氣促,下肢水腫,端坐呼吸喘等症狀惡化時,可請醫師評估是否有心肌炎之徵候,及早診斷,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