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姜豪/台中報導】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文化來運動,藝術在城市:行旅臺中文協百年」臺中城區展演活動,前受疫情影響而延期,並於9月重啟辦理。在今(17)日登場的「走讀行旅『臺中文協×美術散策地圖』」臺語版走讀活動,參與觀眾藉由實地走訪美術家和文協事件發生的城市空間,見證臺灣現代美術在臺中的萌芽時刻,為文協百週年紀念日獻上誠摯的祝福,重溫文化啟蒙的感動。
適逢臺灣文化協會百週年紀念,在文化部臺灣文化協會百週年紀念系列活動中的「美術百年」架構下,國美館先後於今年春季推出「經典再現─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海外存珍─順天美術館藏品歸鄉展」,以及「進步時代-臺中文協百年的美術力」三檔展覽,探討臺灣百年美術運動的脈絡,展現臺灣藝術史重建的階段性重要成果。
搭配展覽同時推出「文化來運動,藝術在城市:行旅臺中文協百年」臺中城區系列展演活動,透過一系列館外合作方案,以展覽作為啟動鈕,延續文協「文化向上」精神及野根性。現雖然展覽已經結束,但臺中城區活動的能量仍持續進行著。
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表示,本系列活動與地方組織「台中文史復興組合」、「狂夢藝術劇團」合作,期望透過身體感的參與及人體感官感受,經由歷史建築及文化協會成員曾經生活過的居所,串聯起前人歷史傳承及當代共存的意義。
走讀行旅「臺灣文化協會×美術散策地圖」由台中文史復興組合規劃,精選19個臺中舊市區的景點,其中部分為當時文協成員聚會及活動的場所。此活動口述導覽以雙語版本規劃,並於週末六日各一場辦理,透過不同語言傳達的力量,搭配深入淺出的史料文字及圖片,帶領觀眾了解行走的腳下風景及眼前所見建物的關聯性。該活動深受小朋友喜愛,適合親子共同參與。
移動劇場「重返沙龍臺中」則邀請臺中在地藝術創作團體「狂夢藝術劇團」企劃製作,以1920-30年代臺灣文化協會的發展歷史、運動精神為文本進行創作,透過一場發生在街頭的劇場演出,以移動式的演出形式嘗試淡化當代舞蹈、新馬戲、戲劇之間的邊界,帶領觀眾重回歷史發生地―中央書局及其周遭街區。移動劇場活動已於4、5月期間辦理2場,皆大獲好評,在夜晚時分步行於舊城街區,穿梭在寧靜的馬路上,跟隨著表演者的步伐,彷彿進入另一個時空,一起探索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重返沙龍年代。
電影放映會最終場「轉譯《南進台灣》: 吳叡人導賞專場」則將於11月6日在國美館演講廳舉行,《南進臺灣》系列影片由臺灣總督府出資拍攝,在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以建設臺灣做為南進東南亞的基地,本片為宣揚日本殖民主義大東亞共榮圈、南進政策的宣傳片,以繞臺灣一周的拍攝手法闡述呈現日殖時期臺灣的面貌:包括臺灣各州的風土、產業、建設、地理及人文景觀,為記錄日殖時期臺灣樣貌的珍貴影像資料。本次放映邀請專研比較政治、長期投入臺灣社會運動的吳叡人先生作為導賞人,轉譯《南進臺灣》,期待夠透過這場連結古今的放映,帶領觀眾以當代視角重新解讀此片。
全系列活動全程免費,目前電影放映會尚有名額,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10月適逢文協成立百年,各個文化機構皆有不同型態的延伸活動,期待透過全島串聯,延續「文化向上」的精神及野根性,每一位參與及關注的你我皆是重要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