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黃女士高中起便知患有脊椎側彎,但生活功能未受影響,直到去年6月突然出現心悸、血壓飆高、頭暈疲倦等症狀,尤其爬一、兩層樓梯,就會腿麻無力、氣喘吁吁,經檢查後確診為罕見疾病「脊髓空洞症」,醫師安排後顱窩減壓及神經去沾黏手術,術後不僅頭暈症狀改善,左側肢體力量也明顯恢復。
黃女士就醫時自述,高中時曾因脊椎側彎赴醫檢查,當時側彎角度未達開刀標準,醫師建議穿背架矯正治療即可,大一時再透過X光檢查確認側彎狀況,醫師告知其骨骼已完全成熟,往後不須再穿背架,雖然提供開刀選項,但父母擔心有後遺症,因此選擇與脊椎側彎和平共處迄今。
不料黃女士去年6月參加女兒大學畢業典禮時,突然出現心悸、血壓飆高等情形,起初以為只是高血壓,但經過相關檢查均無異常,之後依舊常會頭暈、雙腿麻木無力,11月參加公司健檢時,接受頭部核磁共振檢查,醫師發現其脊髓有異常現象,建議接受頸部核磁共振檢查,最後確診為脊髓空洞症。
黃女士表示,她對「空洞」二字完全摸不著頭緒,也相當惶恐,返家後和女兒上網搜尋相關資訊,才發現上述症狀都與脊髓空洞症相符,尤其爬樓梯時總是氣喘吁吁,加上體重大幅下降,上班時到中午更是疲憊不堪等症狀,都讓她憂心不已。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林志隆主任表示,「脊髓空洞症」有先天及後天造成,後天常見的原因有外傷、發炎、腫瘤、退化性神經病變等,而嚴重脊椎側彎合併脊髓空洞症臨床上不算罕見,約有25%機率,但是患者大多無任何症狀,只有不到1%的機率會造成神經損傷,需要進一步手術治療。經測量發現黃女士脊椎側彎角度高達63度,導致腦脊髓液流動阻塞,造成壓力差,出現脊髓空洞的情形。
林志隆也指出,由於黃女士脊髓空洞處接近右側,使右側肢體症狀較嚴重,透過後顱窩減壓及重建腦脊髓液循環手術治療後,黃女士頭暈及左側肢體力量立即改善,右側肢體仍需要透過長期復健,才能恢復以往的功能,術前黃女士也發現左手皮膚異常乾皺,術後左手力量改善,皮膚也變得飽滿有光澤。
林志隆提醒,千萬不可輕忽脊椎側彎對健康造成的影響,大部分脊椎側彎輕微的患者,並沒有明顯症狀,但當脊椎側彎造成頸椎、胸椎和腰椎肌肉轉向,並壓迫到神經,出現上下肢痠麻無力等神經學症狀時,就可能不是單純脊椎側彎的問題,必須進一步經由神經外科醫師確認病因,以免延誤病情及治療時機,而造成永久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