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大甲區因盛產品質優良的芋頭而享譽全臺,近年來積極推動IPM(有害生物綜合管理)策略,致力於營造友善、永續的農業環境。區農會為有效防治嚴重危害葉菜類作物的斜紋夜蛾,近期完成於田間電桿設置「性費洛蒙誘捕器」,以性費洛蒙誘引方式抑制蟲害蔓延,已見明顯成效。
農會總幹事黃瑞祥表示,斜紋夜蛾俗稱行軍蟲、黑土蟲等,繁殖力極強,雌蟲單次可產卵數百顆,全年皆能繁殖,對芋頭及多種作物構成極大威脅。為降低蟲口密度並減少化學農藥使用,農會採用非農藥防治方式,透過費洛蒙誘捕雄蛾,干擾其交配行為,有效減少下一代幼蟲數量,達到抑制蟲害、保護作物的目的。
此項技術由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率先於大甲地區試驗,經證實具有明顯防治成效後,農會隨即推廣實施。全區超過四百公頃芋頭種植面積現已設置近千組誘捕器,平均每一百公尺吊掛一組,並每月定期更換誘引劑,確保持續發揮誘捕效果。
目前,在溪南、溪北等主要芋田區的電桿上均已完成誘捕器懸掛作業,田間誘集器可見大量誘捕之成蟲,顯示誘引效果良好。黃總幹事強調,這項非農藥防治措施不僅有效減少病蟲害發生,亦有助於提升芋頭與其他蔬菜作物的品質與產值,並強化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未來農會將持續推動IPM耕作模式,協助農民建立安全、永續、高效的農業生產體系,守護大甲芋頭的金字招牌,讓在地農業蓬勃發展、永續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