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水保署助馬太鞍休閒區再活化 榮獲園冶獎

馬太鞍休閒農業區活化獲園冶獎。(農村水保署提供)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與花蓮縣光復鄉公所合作,活化馬太鞍休閒農業區旅遊場域,融入當地文化特色,運用各項生態友善工法,將荒蕪多年的儲木池,營造為可觀景戲水的吉利潭,並將使用達30年的濕地木棧道,重新修繕為安全無障礙的旅遊動線。獲得2023年建築園冶獎殊榮,為馬錫山下的珍珠再添光輝。

馬太鞍休閒農業區活化獲園冶獎。(農村水保署提供)

農村水保署長久以來在全國各地積極輔導在地青年或留鄉青年進行農村再生,社區、部落、休閒區活化帶動地方經濟。馬太鞍休閒農業區整治期間,曾榮獲國家卓越建設獎、全球卓越建設獎、優良農業建設工程等獎項,甚受肯定。

馬太鞍部落主席蔡義昌提到,103年起就在前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協助下,陸續活化改善光復林道周邊的吉利潭及馬太鞍濕地園區。藉由營造多功能廣場、眾樂戲水道、軸線步道與家屋休憩亭等場域設施,提供各年齡層遊客親近自然生態、食農環教、深度體驗的多元活動機能。

光復鄉長林清水也說,活化後的馬太鞍串聯鄰近的光復糖廠、拉索埃湧泉及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構成的「五顆珍珠」觀光軸線,每年吸引超過60萬人次的遊客到訪,也讓年輕人愈來愈有信心回到家鄉發展,共同投入農村再生發展。

農村水保署花蓮分署長林宏鳴說明,位於光復鄉馬太鞍休閒農業區的吉利潭活化後總面積達3.2公頃,現已成為居民遊客踏青、觀星、辦理環保龍舟賽等活動的景觀親水公園。昔日老舊破損的馬太鞍濕地木棧道,經與居民、生態專家及NGO團體的溝通討論,全程透過人力拆除、搬運及組裝,在最低擾動的狀態下也重塑雙主軸的全齡友善旅遊動線,馬太鞍濕地重要節點處更設置有暖設計的無障礙景觀橋,加上親子同樂的浮筒橋、融入阿美族家屋文化的靜心亭,以細膩的美學工法與自然環境共生,讓場域亮麗重生,賦予農村新價值!

農村水保署長李鎮洋表示,因應全球暖化及氣候危機,農業部已訂定2040年淨零排放目標。為此在吉利潭及濕地等農村環境景觀營造與維護上,著重透過砌石生態工法、預鑄環保素材取代混凝土、增加綠地植栽等節能減碳方式邁向永續家園。

國人不妨於初秋微涼之際,乘電動巴士到訪馬太鞍休閒農業區,在濕地導覽員帶領下,採摘在地野菜、料理部落風味餐,體驗阿美族傳統巴拉告(Palakaw)捕魚法與石煮法的樂趣,享受低碳樂活的綠色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