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淑禎/採訪報導
為新世代藝術創作開啟無限可能,臺中國家歌劇院以跨界創新與國際交流為經緯的「LAB X藝術跨域實驗平台」,4月22、23日舉辦《表演藝術場域的多元開展》國際論壇及《打破劇場第四面牆》工作坊,邀請美、英、法重要場館與演出團隊藝術總監,以及臺灣藝術創作者及相關領域專家,齊聚分享當代表演藝術創作及展演場域的質變、營運新思維及藝術與城市/社區之間的關係。全場與會者熱烈討論,對於表演場域與科技設備日新月異,觀演模式多樣化,藝術工作者及場館營運者對應數位科技以開創新世代的藝術創作提出精闢見解。
論壇第一場由首度來臺的美國雅各枕舞蹈節(Jacob´s Pillow)藝術總監暨執行長潘蜜拉.泰格(Pamela Tatge)分享美國歷史最悠久的舞蹈節,如何化危機為轉機。雅各枕的Doris Duke劇場於2020年慘遭祝融焚毀,舞蹈節因而必須重新思考建構屬於未來藝術家及觀眾的場館和藝術節,並在設計劇場的同時,緊扣表演的現場性及科技的時代性,將藝術家所需的科技設備納入規劃,提供未來舞蹈創作及展演結合科技發展的多元可能性。臺灣蒂摩爾古薪舞集團長暨藝術總監路之.瑪迪霖受邀與泰格交流,各自分享如何透過舞蹈與社區進行深入連結,聆聽在地居民的意見,進而改變社區樣貌,發揮藝術機構對於文化傳承與藝術教育的影響力。
第二場由英國惡童劇團(Les Enfants Terribles)藝術總監奧利佛.藍斯里(Oliver Lansley)及創意總監詹姆斯.席格(James Seager)從自身豐富的沉浸式劇場創作經驗出發,分享劇團營運經驗及非典型劇場空間運用之實例:「創作的過程中必須不斷自問『為什麼』選擇沉浸式劇場這個展演形式,並且不要忘記『觀眾』永遠是最重要的元素。」;臺灣則由沉浸式體驗團隊驚喜製造創意總監陳心龍與跨領域創作者周曼農加入討論,各自以創作與經驗案例,回應國內沉浸式展演空間設計與演出的發展,如何營造獨特性、客製化的感受,並讓觀眾獲得屬於個人的私密體驗,勢必成為未來觀演的趨勢。
第三場則由法國里昂國家戲劇中心(Théâtre Nouvelle Génération – Centre dramatique National de Lyon)總監尤瑞斯.馬修(Joris Mathieu),以預錄方式分享里昂國家戲劇中心如何翻轉思維及整合場館合作資源,強調長期陪伴新世代藝術家的重要性,最後則談到如何使用科技發展新的藝術方法,書寫反映符合當今社會的議題。馬修與臺灣科技藝術團隊NAXS Corp.涅所開發共同創辦人郭一及當若科技藝術的藝術總監周杰璁的線上對談,在這個充滿挑戰的年代則共同提出在現今更多新科技使用進入藝術,而增加觀演模式的形式下,整合各方資源的迫切性,及加強觀眾改變欣賞藝術的角度和習慣,是急需面對的課題。
4月23日舉辦的《打破劇場第四面牆》沉浸式劇場專業工作坊,由惡童劇團藝術總監奧利佛.藍斯里及創意總監詹姆斯.席格帶領,參與的20位學員包含在學師生、藝術創作者、專業舞者及演出者、劇場設計及技術與行政工作者,兩位總監深度分享沉浸式劇場製作結構與觀眾體驗設計的環節,如何建構一個全新的世界觀,發展360度的故事並將觀眾置於故事的核心,在實作階段,學員們分組討論將腦中天馬行空的點子化為實際的體驗設計。參與學員表示,這個工作坊是非常難得的經驗,不只可以進一步了解沉浸式劇場的設計過程,在講師的帶領下,實際規劃一個體驗活動讓大家重新思考這個獨特的觀演關係。
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表示,只要有空間,劇場就開始發生,表演場域的多元發展,為新世代藝術創作開啟無限可能的對話,創作者唯有持續激盪想像力與創造力,累積能量及內容,才能讓劇場實現創意與感動人心的影響力繼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