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劇院總監邱瑗善用特殊地景創十分鐘藝術邂逅 並推動劇場公約

photo by journalist Shu Zhen Lai

記者賴淑禎/台中報導

上任將近2個月的臺中國家歌劇院(NTT)藝術總監邱瑗形容說,上任前見山是山,即將上任時見山不是山,現在則又見山是山。面對各界期待與建議,邱瑗上任後首先著手於歌劇院的「友善場館精進版」,透過公共空間的調整,讓入館民眾更快速領略表演場館的核心-劇場的氛圍,也希望推動劇場公約,讓進到劇場看表演的觀眾都能一起守護欣賞品質,另外對於進館的表演團隊也希望能讓他們有「如家一般的熟悉感」;對未來駐館藝術家的邀請,更將是跨越「表演藝術」的藩籬,邀請各類創作人來駐館參與,讓精緻及市場的藝術並容;同時希望透過國際平台,爭取更多發聲,讓NTT與臺中走出去的機會。

台中國家歌劇院的美聲涵洞是其建築特色,吸引不少國內外愛藝人士參觀,也因涵洞特性,人越多越需要大聲說話,聲音繚繞涵洞之間,無法散去。因此降低噪音擴散得從使用者觀點思考,邱瑗總監就提出,「噤聲」得從自己做起,將館內催場廣播在大劇院用搖鈴取代,而在中劇院跟小劇場則是以敲擊三角鐵的樂音提醒,另外閉館提醒也改為以樂器演奏或低聲的音樂播放,讓大家樂於傾聽,而這樣的創新作法預計從8月1日起全面施行。以藝術的方法「整治」藝術的還有素來受到臺中市民熱烈歡迎、在大廳演出出的「假日隨想曲」免費音樂會,在假日期間容易造成壅擠的問題,讓大廳內觀賞演出的欣賞者與入館領略空間之美的民眾同在一個空間,相互影響,因此未來將移至小劇場舉行,利用小劇場與戶外劇場相連的特性,演出者在劇場內心無旁騖,觀眾更可輕鬆恣意在戶外劇場觀賞。

台中國家歌劇院的館內催場廣播不一樣了,中劇院及小劇場改以三角鐵的樂音。(圖/台中國家歌劇院)

由於台中國家歌劇院擁有全台獨一無二的曲牆特殊「地景」,以及完整呈現NTT建築師伊東豐雄設計原型的「凸凸廳」,未來邱瑗總監也希望善用這些空間獨特性,凌駕藝術種類分野之上,邀請各領域文化人與藝術家發展10-15分鐘的「極短篇」,不論是展覽、裝置藝術、表演,甚至是「越界」混搭,即使是過客,都有機會與藝術發生關係。

延伸「越界」概念,未來駐館藝術家的邀請,不再侷限於表演藝術,不論是文學、視覺或表演藝術的入選創作者都能長駐臺中,以臺中及歌劇院為創作或展演標的,注入更多樣的能量。此外,希望與中臺灣各文化場館合作,共同建置藝術體驗推廣節目平台,讓好的製作、表演團隊有更多被看見的機會,也讓中臺灣朋友能更輕鬆享受愛藝人生。

談到讓世界看見臺中,邱瑗感謝在國家交響樂團(NSO)12年的經驗,將不容易走出去的大型表演團隊,提升到與國際重要表演團隊、機構平行對話的高度。未來將透過歌劇院委託創作、國際共製,或是參與國際藝術年會、場館交流爭取更多發聲的機會,讓世界直接感受到臺中豐沛的人文底蘊與臺灣兼容並蓄的創作能量。

(台中國家歌劇院邱瑗總監專訪並於107/07/29中12:00-13:00在FM98.7每日廣播電台-生活放送站節目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