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音樂人站臺電影特映 《聽見臺灣 聽見鮑元愷》看見交響樂《臺灣音畫》躍上國際舞臺

 

編輯台新聞

 

《聽見臺灣 聽見鮑元愷》–由崔永徽執導,橫跨中國和臺灣兩地拍攝,記錄74歲音樂大師鮑元愷深具「臺灣味」的作品。

本片記錄中國作曲家鮑元愷的音樂人生。鮑元愷50歲時來到臺灣任教達11年,現是廈門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為音樂教育貢獻他的一生所學。鮑元愷以《炎黃風情-中國民歌24首管弦樂》成名,將中國的交響樂創作推上了世界舞臺,是中國當代甚至世界樂壇上重量級的作曲家。他歷時12年創作的交響樂曲《臺灣音畫》,集合臺灣童謠、南管、北管、歌仔戲、原住民音樂等,以八個樂章描繪臺灣龍山寺鐘聲、玉山日出、鹿港廟會、泰雅族情歌、鄒族節慶、安平古堡、宜蘭童謠、恆春鄉愁等主題,充份展現他對臺灣土地的熱愛及濃厚的情感。本片追隨作曲家的腳步,重訪《臺灣音畫》創作實地,並有多位知名臺灣音樂家接力口述,如音樂家陳澄雄、臺北愛樂管絃樂團總監俞冰清、作曲家黃輔、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團長劉玄詠等,暢談和鮑老師的合作點滴。

鮑元愷大師表示,十八年前,在臺灣各界朋友的幫助和推動下,亨利·梅哲大師指揮臺北愛樂樂團舉行《臺灣音畫》世界首演。這部交響樂展現了臺灣的民風民情、鄉土鄉音,描繪自己在臺灣的所見所聞,及對臺灣獨特歷史和多元文化的所思所想。十八年來,隨著兩岸交響樂團的頻繁演出,隨著《臺灣音畫》多種改編版本,華人世界對這部作品給予的的高度關注,使這部交響樂飛向世界許多角落,成為臺灣一個交響音樂符號。《臺灣音畫》是這一段生命歷程的心靈記錄,也是回饋臺灣朋友的真誠禮物,它展示對臺灣的認識從外貌形態,到力圖深入風骨靈魂的過程。這裡有南管,有北管,有歌仔戲,也有原住民歌舞;有臺灣地理,臺灣歷史,臺灣宗教,也有臺灣民俗——無論或淺或深,始終保持著一份對藝術淨土的堅守和對傳統文化的敬畏。

《 聽見臺灣 聽見鮑元愷》2月25日在府中15新北市紀錄片放映。

更多活動資訊,請參閱府中15官方網站http://web.fuzhong15.ntpc.gov.tw/films/

或電洽2965-7186查詢。

以上圖片由新北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