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不要忽視 檢查揪出直腸早期腺癌 達文西手術精準切除

賴以立主任(左)和彭康維醫師(右)聯手揪出直腸早期腺癌。林重鎣攝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69歲的黃先生因心臟病放過支架,每天規律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其副作用是容易出血,過去一年來發現自己大便中帶血,一直不以為意。某日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回診時突然出現便意,除了同樣便血還有些許黏液,於是接受胃腸肝膽科彭康維醫師進行大腸鏡檢查,結果在直腸及乙狀結腸交界處發現疑似惡性腫瘤。

後來轉介到大腸直腸外科賴以立主任門診確認是早期腺癌,經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低前位直腸腫瘤切除手術,黃先生術後恢復十分順利,隔日即遵照醫囑飲用流質飲食並下床走動,抽血報告確認正常後返家休養。

 

    當時黃先生聽到可能罹患惡性腫瘤後,深感錯愕且難受。接下來則安排切片化驗,並由賴以立主任迅速向黃先生解釋病理組織切片加上基因分析、後續電腦斷層,以及骨盆腔核磁共振的目的性,讓黃先生心裡不致於感到不知所措。賴以立主任於門診檢查顯示該腫瘤是直腸及乙狀結腸交界處的早期腺癌,以手繪圖示向黃先生說明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過程、風險及費用。黃先生在手術後約一個月時,一天仍須排便三次左右,並未出現排尿困難、性功能障礙或是排便失禁等症狀。

 

    賴以立主任說,直腸癌會表現如:排便急迫感、排便時帶血或粘液、排便不乾淨感(裡急後重)等等。早期直腸癌常無明顯症狀,如果家族中有人特別是在年輕時就罹患大腸直腸癌,那麼其他家庭成員患上此病的機會也較高。若有多個親屬罹患此病,則患病風險更高。罹癌後傳統方式是用剖腹手術切除直腸及腫瘤,再進行大腸及肛門的吻合,由於骨盆底位置較深而視野不清晰,常常需要較大的傷口,同時也容易損傷血管神經叢,進而影響術後的生活品質。

 

    賴以立主任指出,對於這種早期腺癌,目前建議採用的是根治性手術,由數個小孔洞經腹切除腫瘤、腸子、附屬血管淋巴組織,最後將大腸直腸吻合,可以採用微創腹腔鏡或是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進行,手術費用都會由健保給付,只需自付手術耗材費用。依病人健康狀況、腫瘤距離肛門的位置,會有不同程度的風險以及後續的長期排便、排尿、性功能影響。如果不願意接受手術,替代方案是接受輔助性治療後,經肛門直腸局部微創手術切除腫瘤,但缺點是有較高的復發率。

 

    賴以立主任強調,微創腹腔鏡手術已經在台灣有超過二十年的經驗,現在已是穩定成熟的治療;而達文西機械手臂則是近十年蓬勃發展的手術輔助技術,除了能消除術者手部震顫、更能夠呈現清晰的視野,切除腫瘤及附屬組織、保留血管神經叢,提供更精準的療效。由於大腸癌直腸癌早期常無明顯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篩檢,從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升存活率,維持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