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淑禎/採訪報導
南投縣然仁愛鄉的原住民部落分散在各區,因為部族的不同而各具特色,雖然在部落裡依舊從事許多的農作生產,不過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許多部落積極發展部落觀光,其中像親愛村,因為親愛小學的學生學習小提琴,歷經十年的時間已經組成具有國際知名度的『親愛愛樂』樂團,而原住民族委員會也透過啟動原住民族產業價值創新三年推動計畫,以親愛村親愛愛樂年輕的提琴手為發展能量,整合村內的親愛、松林、萬大等三個部落中壯青年,將現代的小提琴跟傳統的口簧琴作結合,希望將親愛村打造成『親愛提琴手的故鄉』。
以親愛國小學生為主要團圓的『親愛愛樂』樂團目前主要團員有30多人,因為王子建跟陳珮文這對年輕的夫妻檔上山教書,而展開的小提琴音樂,曾經在「維也納國際青少年音樂節」中獲得絃樂組冠軍,讓世界聽見台灣孩子充滿生命力的樂音,也因為發展小提琴樂團,目前王子建老師已經在親愛國小成立工作室教學生製作小提琴修理小提琴,甚至還將自製的小提琴送給正在進行小提琴教學的學校。
也因為『親愛愛樂』樂團的存在,原住民族委員會透過原住民族產業價值創新三年推動計畫,希望將現代的小提琴跟傳統的口簧琴結合,新舊融合讓親愛成為山中的提琴手音樂村,共同發展親愛村內的各項農特產業、原民工藝、觀光旅宿資源,松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高永斐就表示,透過這些特質的結合,他們已經開始發展部落休閒旅遊,今年已經接待過500多名遊客到部落旅遊體驗,除了提琴手音樂的意象,在地原民傳統文化體驗像是射箭或是傳統的狩獵捕獸陷阱實作,都很具吸引力,另外以在地部落物產像是伊娜谷香糯米等推出的傳統料理,就是無菜單料理,以當地當季生產的蔬果山產為食材,很具在地性。
由於親愛村內有萬大、親愛、松林三部落居住賽德克族與泰雅族的原住民,為了讓造訪部落的遊客更加了解他們的生活文化,對於造訪部落的遊客都會安排特殊的歡迎儀式,就是由部落內的長老或是村長以當地特產的伊娜谷香糯米稻穗,為遊客拍去肩膀上的灰塵,然後運木炭幫他的在臉上畫上傳統的紋面花紋最後一起飲用五葉松汁,象徵著他們進入部落是自己人,然後進行部落特色人文景觀導覽,讓遊客深入體驗在地原民生活趣味。
因為親愛村鄰近萬大水庫,位在萬大水庫中下游的武界部落主要布農族卓社群祖居地,以前交通不便,很少為外界所知,近年因交通日趨便利,開始有些秘境景點,像是武界壩壯闊的景致、日月潭飲水拱橋、武界雲海等,另外當地還可以看到史前曲冰遺址、參觀部落木雕工坊,另外還可以安排朔溪撿拾當地的特產石材龍紋石DIY等體驗,遊客還可以帶回自己製作罕見之龍紋石飾品作紀念。另外像是史前曲冰遺址目前已列為三級古蹟,是二、三千年前先人們定居的部落,由於土地逐漸貧瘠、農耕機能不同,選擇逐漸遷移,留下為數可觀的人文遺跡。如今大量的文化線索與人文古蹟,讓曲冰遺址搖身變為今人用以連接史前時光的神秘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