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廣台灣在地鰻魚產業,並將口湖地方特色與漁村文化傳遞給大眾,雲林縣政府與雲林縣第二鰻蝦生產合作社今(22)日在縣府親民大廳舉辦鰻魚行銷推廣暨食魚教育記者會,副縣長謝淑亞、雲林縣第二鰻蝦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林欲達、縣府農業處副處長蔡耿宇、台灣版食通信執行長楊燦如、口湖鄉農會總幹事呂惠玲、縣議員陳芳盈助理陳宜盈、縣議員陳永修秘書陳盈儒等人共同邀請民眾多食用鰻魚,既健康又能替漁民打氣。

雲林縣第二鰻蝦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林欲達指出,過去台灣人比較少接觸鰻魚,但近年在縣府與合作社的努力下,大家逐漸了解鰻魚的營養與好處。今年鰻魚大豐收,希望透過媒體朋友的宣傳,請國人多消費鰻魚,尤其中秋節快到了,鰻魚是很好的烤肉食材,既能補充元氣又價格實惠。過去頂級鰻魚大多出口日本,但今年因日本訂單減少,更多優質鰻魚會留在台灣,因此今年和明年都是消費鰻魚的最佳時機。
副縣長謝淑亞表示,中秋節除了文旦,鰻魚也是極佳的自用或送禮選擇。日本早在江戶時代便盛行夏季食鰻補身,過去台灣最好的鰻魚都外銷日本,而說到鰻魚,口湖就是品質保證,產值更超過12億元,感謝漁民的技術與努力,今年不僅豐收,肉質和營養更是一流。她強調,相較日本人必須花大錢跨海購買,雲林在地就能吃到新鮮鰻魚,從斗六到口湖不過50公里,鼓勵大家多多支持在地鰻魚,既健康又能替漁民打氣。

雲林縣第二鰻蝦生產合作社為推廣鰻魚產業,以「口湖海味學——小村鰻步」觀光旅遊品牌結合食魚教育精神,推廣地方鰻魚產業與旅遊文化,今(114)年更與台灣版食通信刊物攜手合作,透過刊物深入挖掘漁民故事與產業鏈,並結合主廚料理示範與在地美食,為雲林鰻魚市場注入全新活力。
今日記者會由雲林虎尾「翠秋」餐館主廚廖柏銓,運用白鰻、蒲燒鰻、生鰻,精心打造十道特色鰻魚料理,不僅顛覆大眾對鰻魚的刻板印象,更展現鰻魚食材的無限可能。謝副縣長與廖主廚更現場示範製作「鰻魚蔬菜捲」,吸引眾人目光。廖主廚表示,雲林鰻魚肉質細膩、風味獨特,非常適合多樣化創作,期待透過料理讓鰻魚走進家庭餐桌,展現不同風貌。
台灣版食通信執行長楊燦如表示,很高興雲林縣政府能與食通信合作,透過食通信的架構,將產業故事完整呈現,從生產者的堅持、食育教育到料理方式,一系列的報導展現鰻魚的價值,期待這樣的媒體合作,不僅推廣地方產業,也能與市場建立更多交流對話。
農業處副處長蔡耿宇補充,目前口湖鰻魚養殖面積約100公頃,產量占全國六成,是台灣最重要的鰻魚產區,為了讓大家更了解鰻魚的養殖過程,縣府積極與農會及合作社合作,推廣食魚教育,近兩年在張縣長及謝副縣長支持下,也推動食農、食魚教育場域的優化與串聯,期望讓更多人認識雲林在地養殖產業,同時也吸引更多人來雲林走走,購買雲林的優質食材。
蔡耿宇副處長強調,這次口湖海味學與食通信聯名發刊,讓消費者的餐桌與產地產生連結,是縣府推動『從產地到餐桌』的具體實踐,透過這樣創新的行銷模式,讓雲林優質的農漁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站穩腳步,更能朝向國際舞台邁進,讓全世界都看到雲林的好產品,縣府將持續支持在地產業的轉型與升級,讓農漁民的努力被更多人看見。
第二鰻蝦生產合作社除能為餐飲業、飯店業提供大量採購服務,也推出家庭小包裝冷凍鰻魚禮盒,適合料理蒲燒鰻、白燒鰻或鹹酥鰻,品質值得信賴。縣府呼籲民眾踴躍選購,以實際行動支持在地漁業,讓雲林鰻魚品牌更加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