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接棒成立自有品牌 產銷履歷木耳在番路

記者陳宜琳/嘉義報導

魏啟源阿公在民國50年代參訪埔里友人的蕈類栽培場,讓他興起推廣具豐富多醣體營養價值作物的想法,回到嘉義便尋覓類似的環境,先在阿里山上的山美及新美村一帶以段木栽植木耳,後來擴廠因機緣來到番路鄉大湖村,這裡的環境即使在夏季氣候仍舒爽,並有自然湧出山泉水滋潤,非常適合菇蕈類的生長。

擴廠後改以太空包栽植,口感與段木栽培無異,產量則為段木栽培的一倍。80年代與兒子魏瑞和成立自有農場,因重視安全用藥的觀念,通過當時政府所推行的安全蔬果標章,養出一票忠心的客群。

第三代86年次的魏琮霖,年紀輕輕很有自己的想法,就讀餐飲科系,從沒想過要回家接事業,畢業後先到3C業、餐飲業工作,在109年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且家中需要人手幫忙,便回鄉管理家中木耳事業。

第三代86年次魏琮霖接手家中木耳事業,自創「大昌菌菇場」品牌,並通過「產銷履歷」及「有機轉型期」驗證(圖:農糧署南區分署提供)

他苦笑著說剛接手時也不是很順利,第1年便遇到氣候不順,損失甚鉅。第2年時自創「大昌菌菇場」品牌,重新設計LOGO,定位以年輕小家庭為市場,推出小包裝,並想申請相關驗證標章,讓自己的產品更加分,在農政單位的輔導下於110年通過「產銷履歷」驗證及「有機轉型期」驗證,魏琮霖表示從種植、生產到包裝,過程公開透明,並透過驗證公司第三方檢驗把關,消費者可放心購買,通路業者更愛採用!

農糧署南區分署長羅正宗表示,產銷履歷即是農產品從田間至餐桌的過程,除了農民從生產過程及安全用藥外,有政府每年不定期的抽檢產品,再加上由公正的第三方辦理驗證,取得驗證之農產品標章上註記有農產品名稱、驗證機構、追溯號碼等,消費者以手機掃描產品標章,了解生產者及生產資訊,經層層把關維護消費者權益。

羅正宗說明,政府在生產上降低農友成本,補助驗證費、農產品檢驗費及產銷履歷環境補貼外,在銷售通路上亦促學童營養午餐、國軍團膳及拍賣市場等優先採購或拍賣產銷履歷農產品,鼓勵更多生產者加入產銷履歷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