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素珍/南投報導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立至今已有32年,為有效保育及落實自然生態及人文資源的永續使用,每年持續辦理各項研究調查計畫,並累積不少豐碩的成果。
國家公園負有保護及管理自然資源以及人文資產的核心價值與功能,其中玉山國家公園是臺灣3 座高山型國家公園之一,為具代表性的高山生態系,保存著相當完整的自然資源,在嚴苛氣候條件下孕育著多樣的植物社會,動、植物資源迥異於其它生態系,極需長期進行調查及監測的區域。
高山是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影響最劇烈的生態系統之一,生長其中的植物因應氣候變化反映在物候的改變;其中,開花與結實物候是植物繁殖生活史中最重要的一環。玉管處特別進行為期三年(2016-2018年)塔塔加-玉山主峰線步道沿線進行高山植物開花結實物候調查,分析開花、結實物候種數與氣候因子間關係,比較不同年度植物物候時序差異,提供探討在全球氣候變遷及劇烈天候對玉山地區植物物候可能影響,提供玉管處在生態保育與解說教育之參考與應用。
玉管處表示,該計畫委由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曾彥學教授團隊自2016年3月起至12月共調查155種植物開花,開花物種數隨著氣溫上升而增加,開花物種種數高峰期發生在7-8月,並在9月開始減少;結實物候種類高峰期在9月,較開花物候高峰晚約1個月。開花物種數與氣溫呈顯著正相關,雨量與開花物種數相關不顯著;大多數種類隨海拔增加而有較晚發生的現象。比較1987-1989年、2013年及本研究(2016年)的開花物候發現,1987-1989年的開花種數最多月分是7月,6-8月是開花種數的高峰期;2013年與2016年的逐月開花種數的高峰期較晚,開花物種數最多發生在8月,9-11月以後開花物種數較1987-1989年同期多。
本研究調查研究發現,氣候變遷對玉山高山植物開花結實物候確實產生影響,劇烈的天氣變化對植物繁殖不利,尤其冬季相對高溫後伴隨著春季極端低溫,以及秋季相對高溫後迅速進入寒冬的氣候模式;前者使植物開花後面臨低溫寒害而難以結實成功,後者則使植物在開花後缺乏足夠熱量發育成果實。此外,本計畫開始利用縮時攝影機記錄園區內玉山杜鵑的開花展葉,拍攝的影片除了可提供作分析開花展葉機制外,亦可提供作生態保育解說教育使用。
玉管處在維護園區內生態資源的豐富度及生物多樣性方面,32年來持續不綴地努力,在高山植物物候研究調查逐漸累積資料,但渺小的人類面對大自然浩瀚無垠,未知的空白仍有待我們持續一筆一劃的研究後加以填寫,以供後人閱讀。
未來玉管處也將秉持維護園區的保育核心精神,繼續將相關的研究成果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推廣傳播出去,希望能讓國人瞭解玉管處在生態與環境資源的保存與維護上的用心,是為達成保護國家公園自然環境及人文資產,供作未來子孫永續發展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