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出任務競賽 大學生及高中科普知識飆創意

民眾到科博館參觀火星任務-瘋科學創新意競賽,好奇同學們的火星行動創意。(記者賴淑禎攝)

記者賴淑/台中報導

隨著NASA近年來陸續公布許多火星探險相關的照片之後,地球人是否可以移居火星已經是最近這幾年科學家們積極研究的議題,東海大學理學院跟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聯合舉辦11/19日20日兩天舉行「火星任務 瘋科學創新意競賽」,利用科學知識解決火星上生活可能會遇的問題。參賽的12組大學學生跟9組高中團隊,在2天的腦力激盪將之後,將作品呈現,許多參觀的民眾相當好奇這些創意構想,紛紛向他們發問,而這些同學也非常熱情的解說他們的火星任務創意概念。

根據主持這項活動的東海大學理學院院長楊定亞表示,未來人類登上火星已經開始倒數,然而除了火箭外,長途的太空飛行以及火星的長期居住都將是很大的挑戰,因此東海大學理學院包括生科系、化學系、物理系及數學系,希望透過團隊合作及跨領域學習的改線展現其專業的學術理論解決火星上的各種問題,因此這次組隊參加的團隊都要是跨科系的學生。

另外負責活動的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趙偉廷也強調,一般人可能會覺得理學院是相當純屬理論的科系,其實這些理論並不會太深奧,許多是可以應用在生活當中,而這次的活動希望同學們透過不同系所的合作,將理論跟應用連結,雖然在兩天比賽過程,為了呈現出最理想的競賽結果,或多或少都會出現爭執,不過歷經激盪的過程後,幾乎都呈現出不錯的結果。

大學組的研究中參賽團隊之一的同學邱相齡團隊說明提出的實驗內容(記者賴淑禎攝)
大學組的研究中參賽團隊之一的同學邱相齡團隊說明提出的實驗內容(記者賴淑禎攝)

現在人類上火星已經不是難事,不過在火星上要能生活,則是必須克服像是重力比地球少很多以及極端氣候、惡劣環境等問題,因此能源轉換、水資源、氧氣製造、生態環境建構等等。現場由跨系團隊所提出來的理論模型種類非常多樣,其中一組是提出「如何利用基因定序挑選火星任務太空人」小組成員之一的邱相齡同學就表示,透過實驗找出更多上火星之後,可能引發病變的基因,未來可以透過基因定序挑選出最適合火星任務太空人,

另外還有些組別是如何利用二氧化碳發電,火星上的畜牧業等等都顯示出大學的專業學術知識對火星移民的重要性。

高中組參賽團隊之一的動大附中團隊他們製作的火星車。(記者賴淑禎攝)
高中組參賽團隊之一的動大附中團隊他們製作的火星車。(記者賴淑禎攝)

而在高中團隊的部分,雖然第一次舉辦參與的有9個團隊,而他們主要是製作火星車,透過運用環保回收的資材製作,其中一組東大附中的同學張少瑄說明他們製作的火星車的特色是,考量到火星多岩石、多凹洞的地形,因此設計的車輛體型小,底盤高,輪軸可以高低移動,還設計有抓取地表岩石的機器手臂,造型簡單、深具功能性。

高中生團隊製作火星車,有的團隊還在趕工中。(記者賴淑禎攝)
高中生團隊製作火星車,有的團隊還在趕工中。(記者賴淑禎攝)

這次東海大學與自然科學博物館聯手執行的火星任務-瘋科學創新意競賽,所有的作品都是學生獨力完成,參與活動的學生從博士生到高中生,2位博士班學生江閔詩跟蔡佩珊是負責協助規劃及活動執行,她們也觀察到這次活動讓參與的學生發揮創造力,不過如何將所學到的理論作實際應用,應該是比較不容易的,而團隊間的合作模式跟跨領域科技的學習則是刺激創意的原動力;東海大學跟科博館合作舉辦科學競賽,讓更多民眾親近科普知識,藉此對火星更加了解,掌握全球火星計畫的脈動。

這次規劃執行火星任意競賽的2位博士生閔詩跟蔡佩珊認為,活動內容可以任理論跟應用配合,可是並不容易。(記者賴淑禎攝)
這次規劃執行火星任意競賽的2位博士生江閔詩跟蔡佩珊認為,活動內容可以任理論跟應用配合,可是並不容易。(記者賴淑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