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第一家庭」 阿公「穿胖」寫紀錄

1997年12月11日在臺灣動物區誕生的「穿胖」,今天慶祝22歲生日。(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臺北市立動物園在穿山甲的保育與圈養繁殖成果,早已全球知名。1997年12月11日在臺灣動物區誕生的「穿胖」,今天正好要慶祝22歲生日,而「穿胖」也寫下救傷收容或圈養繁殖個體中,年齡最高的世界紀錄。由於穿山甲食性特殊,早年可供參考的相關文獻資料不多,多數照養單位又無法及時供應足夠的螞蟻,因此說起穿山甲,曾照顧過牠們的保育員,都有許多難忘的記憶。

動物園在1997年之前也曾有過繁殖穿山甲的紀錄,但研判卻是民眾贈入時早已懷胎。「穿胖」則是第一隻爸媽在動物園內配對繁殖出的穿山甲。早年對穿山甲的了解不多,照養相當不容易,因此年年只要「穿胖」多一歲,區長就會請吃飯。為了幫穿山甲加菜,保育員對園區內蟻窩位置瞭如指掌,經常忍著被兵蟻攻擊的痛楚,也要想辦法取得「現流」的蟻窩。

1990年代臺灣經濟很好,走私野生動物的情形也相當嚴重,當時擔任臺灣區區長的趙明杰表示,為了接手上百隻查緝沒入的穿山甲,動物園還租遊覽車去運送,數量之多相當驚人。但穿山甲很不好養,尤其是走私個體,在運送途中因「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多數早已奄奄一息,盡力搶救也都回天乏術。但經過這些年的保育宣導,2000年後動物園接獲的都是救傷的案子。

穿山甲白天睡覺夜晚活動覓,沒有牙齒,用舌頭舔食螞蟻和白蟻,是相當特別的動物,但是牠們的野外族群,除了受到棲地破壞衝擊,還面對人類因為藥用、食補、美容、通乳、幸運等理由而非法捕捉與走私的壓力,加上這兩年流浪狗群聚情況越趨嚴重,犬隻攻擊成了臺灣穿山甲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動物園為了保育穿山甲,多年來不斷研究、調整食譜,從早期吃粥(配方包括糙米、吐司、熟地瓜等),調整添加蜂蛹、蠶蛹等,更富含幾丁質;設計更適合用長舌舔食的穿山甲使用的食盆;最重要的是配合穿山甲的習性,在黃昏穿山甲開始活動的時間餵食,避免食物放置過久腐壞影響腸胃,逐漸建立穿山甲的資料,希望對穿山甲的域外保育有更進一步的貢獻。

說起臺灣穿山甲的「第一家庭」,就要從第一隻在動物園內出生的「穿胖」說起,穿山甲體重通常約4-5公斤,「穿胖」卻曾經達到8-9公斤,保育員都叫牠「阿肥」,現在已經晉升阿公級。牠的女兒「芎梧」則是第一隻人工哺育帶大的穿山甲,今年已經5歲。

臺北動物園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持續繁殖穿山甲,且撫育爲成獸並繁殖後代的動物園,但復育的速度遠比不上野外滅絕的速度。臺灣穿山甲的保育工作刻不容緩,需要大家一起參與保護臺灣穿山甲,讓臺灣穿山甲才能在這塊土地上永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