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世代的凝視 國光劇團-快雪時晴10/19、20演出

快雪時晴演出片段。(圖/台中國家歌劇院)

記者賴淑禎/採訪報導

臺中國家歌劇院「2019 NTT遇見巨人」系列,10月19、20日邀請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轄下國光劇團的新編大戲《快雪時晴》,藉故宮鎮館之寶「快雪時晴帖」闡釋「流離與安頓」的內在命題。這次因應在歌劇院獨家獻演,特別安排中生代京劇菁英盛鑑、黃宇琳,以及當家老生唐文華、京劇天后魏海敏兩個組合分別於19、20日主演,展現不同世代的詮釋觀點。

《快雪時晴》書寫大時代背後的悲歡離合,也探索著流離者的生命經驗,劇中主角張容戰死後魂遊五代,從東晉、後梁、南宋、清朝,最終漂離到台北故宮,一心追尋「快雪時晴帖」,見盡離散眾生相,才終於體悟摯友王羲之邀他終老江南的弦外之音,解開心中執念,在時空中飄零的故事,跨度超越一千六百多年 。

劇情交織著另外兩條故事線:一是兩兄弟各為其主,母親面對兒子戰場相殘卻無能為力;二是國共內戰被「抓兵」回不了家的外省少年,但落地生根、娶妻生子後,臺灣這片土地展開了懷抱讓他安身立命。當主角張容靈魂歷經一千六百多年的顛簸,終於得以安頓,觀眾彷彿也跟著找到了答案。

快雪時晴-菁英版主演盛鑑與黃宇琳劇照。(圖/台中國家歌劇院)

「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一紙短箋,卻道盡人對生命安頓的渴望。彩排記者會特別安排劇中「秦淮河」一場,張容魂至南宋,見秦淮河上畫船鶯燕雲集,金陵繁華恍如一場溫柔夢,偏安江南,無非就是在離散動蕩當中尋求一方安靜。

去年榮獲臺北文化獎、在劇中飾演船娘的資深演員朱勝麗認為:臺灣上一輩人面臨的離散是大江大海的流離失所,年輕一代也難以逃離同樣的問題,或「北漂」、或離開家庭、甚至自我認同的疑問,都是一種離散的心境。「文人、遊子、過客們來到船上,無非就是在動蕩中尋求一方安靜和一時的溫暖,船娘們能給予的便是當下的慰解,就像母親的懷抱,又像是遊子心的避風港。」

擔任指揮的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更感性表示,去年秋天此劇首次出國,在香港文化中心感動了五千多位觀眾。今年於臺中國家歌劇院的演出撫慰海峽對岸香港人的心。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在記者會中也提到:「《快雪時晴》於2007年首演時,簡指揮就一路參與製作過程,每次排練時都與團員一樣揮汗如雨,雨滴就如同樂譜上的音符一樣多,真的是非常努力的要將交響樂與作品融合在一起。」

《快雪時晴》於2007年國家戲劇院首演,2017睽違十年再次登上國家戲劇院,2018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演出,今年臺中國家歌劇院「2019 NTT遇見巨人」系列再度搬演。此次除當家老生唐文華、京劇天后魏海敏的「經典版」外,特邀中生代京劇菁英盛鑑、京劇小天后黃宇琳攜手主演「菁英版」,展現不同世代的詮釋觀點。

盛鑑認為自己有點像主角張容,一直在追尋自己的「家鄉」和「安定」;他也曾化身「北漂」到北京接觸影視演出,「繞了一大圈回到熟悉的臺灣與京劇舞台,感受臺灣的溫度是暖的。」

黃宇琳提到母親便是生於祖輩撤離來台時的船隻上,所以「舞台上的一切,竟變成一種依靠、貼近上一輩回憶的媒介。」形塑角色與自我生命追尋的功課不謀而合。

謝冠生飾演國共內戰被「抓兵」逃難到臺灣的外省少年,猶記得當年首演之時母親剛去世,劇中角色思念母親又無法「回去」的孤苦無依之感,使他「每演必崩潰」!然而劇中角色娶妻生子、落地生根之後,步入老年一句「哪兒疼我,哪兒就是我的家」,表達了最樸實的冀求安身立命的土地情懷。

《快雪時晴》以京劇與交響樂共奏,臺灣京劇創意超乎想像,由鍾耀光作曲、李超編腔、簡文彬指揮,聲樂家巫白玉璽、蔣啟真共同主演,除了四度合作的臺北愛樂室內合唱團,更是首次與長榮交響樂團(ESO)攜手合作。長榮交響樂團張逸士團長在會中特別感謝李超老師優美的編腔,提到北京藝術界對於《快雪時晴》的故事脈絡與舞台設計深深感到驚艷,雖然大陸人口眾多唱功的人也是人才輩出,但臺灣在京劇的創意上實在是遠遠超乎想像。如此備受愛戴的戲劇、再加上簡文彬指揮帶領下,一定會是一場最傑出、最出色的京劇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