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溪生態廊道改善 魚兒找到回家路

編輯台新聞

去年大屯溪被選為生態保育示範河川,經過一年的努力,成功改善出海口段4座堰壩魚道設施,並初步確認功能有正常發揮。今年度將持續進行生態檢核作業,針對迴游類魚種的分布追蹤調查,讓魚兒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大屯溪位處淡海新市鎮之外緣,流域範圍的人為活動主要以農耕為主,因此水域生態受人為干擾相對較小,107年經過生態調查發現大屯溪出海口段的魚蝦蟹類資源非常豐富,並且有50%以上是屬於洄游性的物種,因此更加凸顯維持該河段水域生態廊道暢通的重要性。

大屯溪出海口段的魚蝦蟹類資源非常豐富,並且有50%以上是屬於洄游性的物種,因此更加凸顯維持該河段水域生態廊道暢通的重要性。
(以上圖片由新北市政府提供。)

過往河溪整治或水資源開發,雖然部分工程有考慮到生物廊道的需求,但大多都因為經驗缺乏導致設施無法完整發揮。其中尤其大屯溪自大屯橋往出海口段,既有的堰壩雖有魚道設施,因設置至今已逾15年以上,經長年累月的自然力沖刷而逐漸喪失功能性。為了改善魚類棲息的環境,水利局於有限經費內導入價值工程的概念來發揮預算效益,利用既有魚道延伸與舟通式魚道之新設魚骨造型的擋板修繕,此魚道修繕作業可增加魚兒迴游時的喘息空間;階梯式魚道修復延伸改善了高達50公分的落差,而執行團隊領先引用的管狀魚道設置,排除迴游障礙,除可降低經費支出同時兼顧增加生物利用效益;逐次減速管流的設計,利用水流進入及輸出的管徑差造成水流減速,可以讓更多的魚類有效利用,順利上溯至更上游的河川中成長。

「大屯溪生物廊道改善暨迴游生物保育計畫」除了希望能夠解決既有生物廊道的功能問題,同時兼具環境教育與生態保育之目標,後續更積極與地方民眾溝通合作維護。在改善河道生態之餘,同時可以作為提供類似環境改善參考的魚道示範區,讓魚兒可以輕鬆找到回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