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色譜結合科技互動 跨域藝術共寫新竹之美 

《聲·色現場─新竹聲音及色彩譜系》即日起展至9月15日。(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市美術館即日起至9月15日推出《聲·色現場─新竹聲音及色彩譜系》展,邀請跨域、跨境的國際及在地的視覺、聲音藝術家實地踏查城市,以新竹市的聲音、色彩譜系為創作元素,並結合科技互動呈現,邀請全國觀眾在這個暑假成為「共寫」新竹城市紋理的一員。

這幾年來市府致力以城市綠帶串起新竹各博物館群與藝術場館,希望城市美學散步成為市民的日常。而新竹市美術館這兩三年成功由古蹟轉型為民眾喜歡參與的當代藝術場域,關鍵是策展主題推陳出新、扣緊社會脈動。本次的展出集合國際、在地視覺與聲音藝術家以新竹市為主題、首開先例,以實際踏查為創作泉源的呈現,透過展出讓民眾觀賞新竹這樣古老又年輕的城市,從「跨境」、「跨域」的不同藝術家的觀點切入,所展現的城市特色。

新竹市文化局副局長李欣耀表示,最美麗的事物往往須由心去感受。他對藝術家李明倫透過創作蒐集日常的片段,並延伸至在地小吃的色彩紀錄特別有感觸。他認為新竹是一座歷史悠久且新舊交融的城市,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故事。而在這座擁有93年歷史的古蹟-新竹市美術館,展覽「聲色現場」結合藝術與科技,恰將在地的聲與色以美學角度呈現給了觀眾。

策展人馬瑞智(Roberto Machado)、張馨之指出,城市風景充滿無形的結構、細節和故事,而色彩、造型和聲音則傳遞這些看不見的訊息。本次展出自美學視角挖掘竹塹城的文化脈絡,以「駐村」概念,邀請國際、在地藝術家在新竹市展開短期色彩研究和駐地創作,並透過文化碰撞激發藝術創作的嶄新想像,同步也邀請聲音藝術家擷取新竹市的聲景融入展場,與視覺藝術家們共構大型裝置、演繹新竹的聲與色,最後結合科技互動技術,使觀眾能夠全方位體驗藝術家們共構的在地聲色世界。

這檔展出區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呈現視覺藝術家眼中的新竹市。透過兩位長居新竹的在地藝術家張立曄、李明倫,兩位來自波蘭的城市藝術家馬切伊‧斯弗萬泰尼茨基(Maciej Świątnicki)、巴特克‧斯弗萬泰斯基(Bartek Świątecki ),分別以在地、國際藝術家不同視野,探討人類的色彩覺知,並進一步聚焦新竹地方色彩的考察。不同成長背景的四位藝術家彷若一面面置身光束間的稜鏡,以各自的色彩研究及感官經驗,在畫布上折射出一系列關乎城市色彩的繪畫作品。

藉由【色彩研究】展區,觀眾還可透過錄影、採訪、拍攝、文字與踏查過程紀錄,看到視覺藝術家與城市色彩的對話過程,並從他們過往創作以及此次新竹市踏查後的新作中,感受色彩給予他們的靈感,也開啟觀眾對城市的嶄新想像。另一展區【尋找新竹日常色 – 互動學習區】展區,設置一面擷取新竹市裡240種色彩的色票牆,觀眾可用抽籤獲得一張色票,再透過票卡背後的象徵詞聯想相應的新竹日常風情,或是屬於自己的心情色彩。

第二層次是梳理新竹市的聲音,在【聲音地圖】展區,呈現在地聲音藝術家林冠宇以新竹地圖為架構,梳理、採集新竹市13處的地景聲音,透過重新編曲創作《谷雨聲景》,邀請觀眾戴起耳機、聆聽以聲波譜寫的城市紋理,觀眾可隨著地圖脈絡重新認識新竹的郊區、城市、溪流、海洋與生活,直探四、五月間帶著節氣色彩的在地聲景。展場中亦安排聲音採集過程的影像紀錄協助觀者了解藝術家的想法及創作過程。

第三個層次則是引導觀眾進入藝術跨域共構的「聲色現場」,【優游聲色(暫定) ─科技藝術互動裝置】展區,結合視覺藝術家的創作、聲音藝術家的聲景作品、科技互動團隊「電玩魔導士」虛實呈現,以及全球視訊解決方案領導品牌 ViewSonic贊助的超短焦高亮度雷射投影設備,共構一個大型聲音、色彩裝置展,以美學角度呈現新竹市的聲色紋理,讓觀眾得以在美術館這座94歲市定古蹟內,以最潮的身歷其境方式、全方位位浸潤於當代藝術建構的新竹風景。

《聲·色現場─新竹聲音及色彩譜系》即日起展至9月15日,展期包括整個暑假,歡迎全國年輕人及親子家庭來新竹過不一樣的暑假!展出期間將舉辦四檔活動,欲知更多展品內容及活動請上「新竹市美術館」粉絲專頁查詢,詳情請洽1999市民服務專線或撥打 03-5332841 文化局專線。

27日「聲色現場」展覽開幕記者會,行政院政務顧問鄭宏輝、議員李妍慧、波蘭台北辦事處文化組長高琳雅、ViewSonic台灣區總經理黃金得、教育處督學及多位里長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