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打球 少年尿不出來醫師籲留意水份補充

炙熱太陽下運動要注意補充水份。(記者扶小萍攝)

記者扶小萍/南投報導

全台被炙熱高溫籠罩,下午偶有雷陣雨,其餘白天氣溫都超過30℃又悶又熱。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提醒民眾在面對高溫時,應注意盡量避免在陽光下長時間曝曬,防止皮膚曬傷,更要留意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防止熱浪導致的相關熱傷害。

醫師葉哲廷籲從事戶外活動量力而為。

南投一名年約17歲陳姓少年喜好戶外運動,近日頂著烈日跟友人打籃球,在運動2個小時後大量流汗且出現左腿抽筋的情形,返家後出現肌肉痠痛、頭暈、噁心想吐、疲倦等症狀,同時小便量變少,覺得尿不太出來,尿液顏色變深。至南投醫院就醫,醫師安排相關檢查後診斷為熱痙攣,並引發橫紋肌溶解症,在住院治療後症狀改善已出院返家。

南投醫院腎臟科醫師葉哲廷表示,在進行血液生化檢查後,發現病患肝功能上升、橫紋肌酵素上升、腎功能偏低、體溫偏高。由於天氣熱時身體汗水大量蒸發,若未能適時補充水分,水份大量流失會導致脫水、抽筋。而橫紋肌溶解症會導致細胞內的肌蛋白滲漏,因肌蛋白是紅色,因此當肌蛋白出現在尿中,尿液的顏色會呈現與血尿類似深紅色,若嚴重可能會導致器官損壞,甚至急性腎衰竭。

南投醫院表示,台灣夏季溫度及溼度皆高,使人體難以有效散熱,若在高溫環境下進行短時間的劇烈運動或長時間暴露悶熱環境中,容易造成體液大量流失,若沒有適時補充水分和鹽分,便容易造成身體機能失常,導致熱傷害,甚至出現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衰竭等併發症。

南投醫院建議民眾在炎熱環境下應做好防曬措施,盡量穿著輕便、易於散熱的衣物,適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從事戶外的活動應量力而為,若感到不舒服應趕緊做降溫的動作,移動至較為涼爽的環境,若沒有改善則應趕緊就醫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