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安埔iBike方便學生遊客 吳敏濟再爭取電動公共自行車設置

市議員吳敏濟爭取市府在甲安埔設置iBike站,有大功效,學生方便的騎走偏僻山區。吳議員昨日總質詢再提出增加電動公共自行車、新增站數300站以上,提供更進步、舒適及便捷的公共自行車,週轉率自然大幅提高。(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台中市iBike310站目標即將達成,減碳效果卓有成效,但週轉率僅2.5,六都排名第5,不盡理想。市議員吳敏濟昨日總質詢提出iBike2.0解決方案、增加電動公共自行車、新增站數300站以上,提供更進步、舒適及便捷的公共自行車,週轉率自然大幅提高。

台中市政府三年前推出310個iBike站點之際,市議員吳敏濟立即爭取在大甲火車站、體育場、鎮瀾宮及大甲高中等學校設站,方便學生、遊客及民眾購物。啟用以來,獲得極佳的好評。遊客從火車站出來騎iBike到鎮瀾宮後上香。地勢較高又偏遠的大甲高工,學生不必等公車或走二公里路程往返大甲市區內。甲安埔iBike使用率高,被稱為最實際方便的交通工具。

吳敏濟指出,截至5月31日止,iBike累計使用次數17,522,059次,累計使用分鐘數262,830,885,累計騎乘距離43,805,148km,經過計算,替代汽機車的使用累計減碳量達7,023公噸。等同於468公頃的森林每年減碳能力,也相當於18座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在降低台中市空氣污染的作用上功不可沒,如今,iBike已是上班、上學、購物及休閒旅遊的重要工具。而根據他提出的六都公共自行車效率比較表顯示,台中市雖然是繼台北市和高雄市之後,第3個建置公共自行車的城市,但台中市目前營運站數居第4名,目標站數也僅高於台南市,落居第5名,週轉率2.5也是第5,各項數據都不甚理想。

吳敏濟指出,造成台中市iBike週轉率偏低有三大因素,第一點與29區全壘政策取向有關,站點分散密度過低,串連效益不顯著;其次是地形因素,台中市多山坡地,影響騎乘意願,前二者在原縣區特別明顯;第三是建置速度太慢,用電、用地及通訊網路所花費的時間太長。因此他提出第三期iBike計畫,至少增加300站以上,提高各區站點密度,並且引進iBike2.0進化版,將電力、網路與控制器由停車柱移到自行車上,不僅方便借還車,站場面積小而靈活,無需台電與網路公司配合,建站速度極快。

多山坡地可以用電動公共自行車來解決,智慧電力輔助踩踏既輕鬆又省力,最長騎乘距離可達70公里,對居住在山坡地的居民,腳力比較弱的人,不想騎得滿身大汗,想要跨區騎乘的潛在客層具有很高的吸引力,有助於大幅提昇週轉率。

吳敏濟表示,自行車事故,要嘛撞傷人,要嘛騎士受傷,日前市府同意開辦第三人責任險,保障的只是被撞傷的人,騎士受傷無去理賠。事實上,iBike車重不到18kg,平均時速在時速10km左右,被撞傷者求償案件極少,所以承攬的保險公司可能只賺不賠。要保障騎士需要的是駕駛人傷害險。凡是駕駛人在騎乘iBike時受傷,都可以申請理賠。吳敏濟建議第三人責任險與駕駛人傷害險同時開辦,送給市民更好的安全保障。